部分中小險企畸形發展 6險企理財型保費超九成
雖然“保險回歸保障本質”已成為業內共識,但記者從保監會近日公布的今年上半年保費數據發現,仍有不少中小險企主打重投資輕保障的理財型產品,其中正德人壽與和諧健康兩家保險公司的理財型保費收入占比高達99%。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中小險企為了沖規模主推投資型短期產品,雖然這樣的產品件均保費會較高,給保險公司帶來現金流的同時也積累了保費,但卻給保險公司的保費質量埋下隱患。
6險企理財型保費超九成
今年上半年,多家保險公司的在網銷渠道,或銀保和個人渠道大賣重理財輕保障的萬能型產品,其中不乏排名靠前的大型壽險公司也加入其中。從保監會近日公布的上半年保險業經營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60家人身險公司錄得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1824.17億元,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50.14億元。而不少中小險企更是重規模不重保障,今年上半年,有險企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在整個公司的規模保費中占比不足1%。
據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正德人壽與和諧健康兩家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4783.15萬元、4560.13萬元,但其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則分別為63.73億元、63.70億元。按此計算,這兩家公司萬能險、投連險等理財型產品的保費收入分別占其規模保費的99.26%和99.29%。
而在全國68家人身險公司當中,理財型保費收入占比達90%的險企除了正德人壽與和諧健康之外,還有安邦人壽、前海人壽、珠江人壽和瑞泰人壽四家壽險公司,均為中小型壽險公司。其中前海人壽和珠江人壽為剛成立不足一年的保險公司,瑞泰人壽則是外資壽險公司。
標準保費大幅下滑
記者查閱公開信息發現,正德人壽作為成立即將滿7年的全國性壽險公司,至今僅有5個分公司。歷史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正德人壽按新統計口徑標準下原保險保費為3.61億元,到2012年末下滑至1.85億元,下滑近50%,但2012年其規模保費仍有114.67億元。而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僅為4783.15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正好也下滑50.27%。
和諧健康前身為瑞福德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被安邦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并更名,目前已開設13家省級公司。但數據顯示,更名后的和諧健康在2010年、2011年原保險保費僅一兩百萬元,雖然2012年全年保費增長至1.09億元,但今年上半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已下滑27.39%。而萬能險方面,據其2012年報顯示,2011年仍不起眼的“和諧一號”規模保費暴漲至85.12億元,緊跟其后的是和諧五號、和諧四號及和諧團體護理保險,均為萬能險產品。
此外,另一家理財型保費超九成的安邦人壽原保險保費也在走下坡路,保監會公布其今年上半年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3.09億元,同比下滑了20.52%。
萬能險大賣 利潤仍大虧
萬能險賣得好,并不意味著保險公司就能賺錢。據2012年年報顯示,和諧健康當年萬能險雖然大賣上百億元,但利潤卻由2011年的盈利數百萬元變成大虧3.3億元,其去年約為1.08億元的投資收益尚不足業務及管理費的支出。同樣,正德人壽去年僅實現利潤858.15萬元,而幫助該公司實現盈利的主要推手是該公司當年的投資收益為8.32億元。
“萬能險產品的利潤主要取決于實際投資收益率高于結算利率的部分,當實際投資收益不理想時,有可能出現微利甚至虧損的情況。”一家中小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萬能險等產品滿足了客戶自身的投資理財需求,其相對簡單的形態、透明的費用和靈活的投資功能既有利于客戶理解比較,也有利于銷售人員的快速掌握,自然成了各家中小公司主推的產品類型,而萬能險等突出投資功能的產品能熱賣,就反映了市場實際存在的投資理財需求。
不過,另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小險企為了沖規模主推投資型短期產品,因為這樣的產品件均保費會較高,給保險公司帶來現金流的同時也積累了保費,但卻給公司的保費質量埋下隱患——由于萬能險可隨時支取,收益率低時,退保的情況會比較集中。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