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率普遍超過5% 高收益保險理財產品靠譜嗎
“固定收益”、“保本”、“預期年化收益5%以上”……在保險市場整體低迷的大環境下,打高收益標牌的理財型保險產品再次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這些產品打著“創新+高收益”牌,被部分業內人士視為“類信托”保險產品,其中不少產品的預期年化結算利率都超過5%。
“如果產品投資于收益較穩定的國家重點扶持的基建債權項目計劃,產品風險是不大的,但如果投資一些小的地方項目,而且期限較短的話,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國家注冊理財規劃師、保險專家朱慶表示,隨著保險資管公司的放開,未來這樣的產品會越來越多,但投資者要學會甄別,在選擇投保這類產品時,多選擇風險控制能力較強的大型保險公司的產品。
據了解到,“類信托”保險產品大多投資于收益較穩定的國家重點扶持的基建債權項目計劃,產品風險不大,且預期收益率也較高。不過,并非所有的產品到期時都能拿到如此高的預期收益率,部分小型險企投資的具體資產項目計劃有可能是一些地方項目,很有可能會出現地方融資平臺違約事件,產品最終也可能蒙受損失。
許多保險業務員在宣傳這些高收益產品時,往往拿產品與銀行理財產品相比,強調產品收益不但保底,而且有高收益。但情況并不是這么簡單。
朱慶分析:“這些萬能險產品宣傳中的預期收益率實則為預期年化結算利率,這與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并不相同?!彼嵝?,銀行理財產品可直接得出收益,而這些保險產品的結算利率則由保險公司每月公布為準,再根據該利率計算當期的投資收益,每個月都可能發生浮動。不僅如此,保險產品在條例中都規定了在一年內退保或部分支取要收取1%~5%不等的手續費。所以,很多產品到手的實際收益并不如宣傳時那樣高。投資者在購買這類產品時一定要看清楚再下單。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