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工程險市場階梯式增長 國內險企不敢冒進
對國內險企而言,海外工程險市場正像一朵帶刺的玫瑰,須小心摘取。
商務部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252億美元,同比增長21%;新簽合同額401億美元,同比增長35%。市場的階梯式增長給海外工程保險市場也帶來了巨大商機,但同時也考驗著險企的承保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稍有不慎也可能給險企帶來巨大損失。
“寧愿流口水,也不愿流淚”
6月6日至7日,由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和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局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在澳門舉辦。在日前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相關人士透露,2012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1166億美元,同比增長12.7%;新簽合同額1565.3億美元,同比增長10%。今年一季度,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252億美元,同比增長21%;新簽合同額401億美元,同比增長35%。新簽合同額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達171個,合計金額312億美元,占新簽合同總額的78%。
這些來自商務部的數據作出了有力證明——我國企業正加快“出海”步伐,并且承包項目更具規模,更加復雜與綜合。據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統計,去年中國企業海外承包投議標項目中80%都采取施工總承包和“交鑰匙”工程的方式。去年已有52家中國企業入選《工程新聞記錄》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排行榜。
每年上千億美元的海外工程市場,給企業創造豐碩成果的同時,也使企業面臨各種風險。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企業在拓展海外市場的同時,必須重視和加強風險管理,才會實現“名利雙收”。
過往的事例,無數次證明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 ,當2008年中國水利水電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在利比亞建造一幢公寓樓時,這個20億美元的項目似乎無比安全:它是政府委建的。但3年后,隨著利比亞陷入內戰,該公司不得不倉促從利比亞撤回員工。中國水電高管在接受該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寧愿流口水,也不愿流淚。”并坦承,“那時候我們的風險防范意識比較薄弱。”該高管表示,利比亞沖突導致中國水電暫停了在該國總價值為12億美元的合同,并減記了2億元人民幣的資產。
“去過了,遇到了,知道了。”某保險公司高管直言。正因為不少企業到海外承包工程遇到了各種風險,遭受了損失,企業的保險意識才進一步提升,保險需求正在增加。
風險是多樣的,既有陌生的法律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也有陌生市場的競爭環境等。因此,海外工程風險管理不僅要考慮工程項目合同的要求,還需要考慮項目當地的監管要求、項目風險特點等因素,必須依靠專業的保險公司進行保險設計。
陌生的環境、伙伴與文化
5月份以來,海外工程險消息不斷,顯示出相關市場的熱鬧。潛力巨大的市場也吸引了無數險企的目光,但是對保險企業而言,開展海外工程險業務也是機遇與風險并存,只有少數企業可以分享這一盛宴。
5月20日,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國港灣分別與人保財險為首席的共保體/再保體、平安財險簽訂了《工程保險統保合同》和《人員險和機具險統保合同》,意味著國內第一個海外工程項目統保成功實施。江泰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是該項目的經紀人。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結合國內直保和再保回分的方式,劃分項目類型和地區,有針對性地設計保險方案,在滿足海外項目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又兼顧保險統一管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