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保險變臉 險企打保障牌主推高保障險種
如今,市民通過銀行購買保險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不過,通過銀行渠道銷售的保險產品,過于偏重理財,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吸引投保人,但強理財、弱保障不是長久之計。為了搶占渠道先機,不少險企紛紛拋出了時間長、保障高、收益平穩的銀行保險產品,打起了“保障牌”,這也使得銀行保險市場悄然發生了變化。
與傳統的銀保產品比,高保障保險輕理財,重保障。 資料圖片
記者調查
銀行主推高保障產品
嘗鮮者說
早做規劃不是壞事
專家支招
買保險考慮4個因素
記者來到建設銀行(601939,股吧)渝中支行某網點,看到該網點正在銷售一款高保障保險產品,名為“幸福財富兩全分紅型保險”。
客戶經理介紹,目前傳統銀行保險的保障覆蓋范圍有限,而保險公司開發的這種終身保障型產品更適合有長期理財需求的客戶,比期限短的傳統銀保產品更有市場競爭力。
據了解,該險種的繳費方式有6種,客戶投保后,年年都可按照一定比例領取生存金直到80歲,另外還有一筆不確定的分紅收益,可以為個人養老起到不小的作用。
“這種養老高保障的銀保產品和傳統的銀行保險有很大區別,從繳費方式就能看出來,分別為躉交、3年、5年、10年、15年、20年,適合目前所有客戶群體。20歲、30歲左右的年輕人可以選擇繳費期限長的,比如10到20年,因為年輕人掙錢壓力大、掙錢較少,但是他們處于奮斗時期,收入在逐漸提高,選擇長期繳費每次所繳的保費就較低,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情況下,輕松規劃養老。反之,40到50歲左右的人群就可以選擇躉交、3到5年,因為他們接近退休年齡,有了一定經濟基礎。不過,越晚規劃所繳納的保費就越高。”該客戶經理接著說。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工行、交行等4家銀行分別位于較場口、觀音橋的幾個網點發現,在網點仍有傳統銀保產品銷售,不過客戶經理主要推薦的還是保險公司高保障的產品。
市民王先生今年30歲,在渝北區加州城市花園,去年剛結婚,屬于有房有車一族。王先生表示,自己向來喜歡炒股、炒基金,由于近兩年股市狀況不佳,于是便選擇了穩健兼顧保障的理財方式。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