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4月份回暖 蘇豫川粵外資壽險保費兩位數增長
河南最高60%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認為,在“開門紅”低于預期之后,大型壽險公司二季度均顯著加大了銷售的推動力度;壽險公司近期頻頻推出與特定項目掛鉤的資產導向型保險產品,銷售情況良好
最新出爐的今年前4個月多地保費收入數據以及4家上市保險公司保費數據顯示,壽險公司業務延續弱回暖勢頭,財險業務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業內人士預計,由于銀保業務反彈,二季度主要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將延續改善趨勢;但財險領域競爭將加劇,行業綜合成本率可能持續惡化。
保費受益銀保反彈
數據顯示,壽險公司業務維持回暖勢頭,其中,外資壽險公司業務增勢兇猛。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險企總保費收入的改善受益于銀保業務超預期反彈。
前4月,江蘇壽險公司實現原保費收入394億元,同比增長3.8%;四川壽險公司實現原保費收入245億元,同比增長5.36%;廣東壽險公司實現原保費收入391億元,同比增長11.7%;河南壽險公司實現原保費收入259億元,同比微跌0.32%。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公司的壽險業務收入增勢迅猛,多地保費收入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從江蘇外資壽險公司的情況看,其保費收入達18億元,同比增長22%,大大高于中資公司3%的增幅;河南外資壽險公司收入保費7億元,同比大增60%,而中資公司同比增長-1.36%;四川外資壽險公司收入保費10億元,同比增41%,明顯強于中資壽險公司同比增長4.2%的表現;廣東外資壽險公司收入保費36億元,同比增48%,也高于中資公司9%的增幅。
業內人士分析,歷經多年的水土不服之后,外資壽險公司開始重構商業模式,注重產品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增加了適應中國市場的能力,這有利于其業務增長。不過,盡管保費收入增勢喜人,但外資險企的業務規模小,所占市場份額難與中資險企相提并論。比如,所有外資壽險公司在江蘇的保費收入為18億元,僅相當于中國人壽江蘇分公司137億元收入的一個零頭,與泰康人壽江蘇分公司的18億元保費收入相當。
同時,隨著人身險費率改革的推進,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未來外資壽險公司的發展將面臨更大的業務模式創新、留住一線銷售人員的壓力,能否繼續維持狂飆突進的勢頭還是未知數。
改善趨勢有望延續
壽險業務的弱回暖勢頭還可以從4家上市公司的數據中得到驗證。業內人士預計,二季度主要上市公司壽險保費收入將延續改善趨勢。
2013年1-4月,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人壽、新華保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1356億元、652.77億元、369 億元和379.2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95%、4.7%、-2.6%和-9%。
從4月份單月數據來看,中國人壽保費收入237億元,同比增長23.4%,其中,銀保新單同比增速預計超過50%;平安壽險保費收入96.06億元,同比增長13.3%。
太保壽險保費收入63億元,同比增長8.6%,其中,銀保新單同比增速超過30%;新華保險保費收入63.1億元,同比增長-4.5%,但其在銀保渠道新推出的“精選一號”產品銷售情況良好,銀保新單保費同比增長超過50%。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