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出海”投資補虧
國內房地產資本對于海外寫字樓的青睞已非新鮮事,然而相關媒體對于中國平安(行情,資金,股吧,問診)花費24億元買下英國倫敦地標性建筑勞合社(全球著名的保險交易市場)大樓的報道,卻在市場激起了不小的漣漪。倘若屬實,這將是保險投資新政放寬海外投資渠道后,首個投資海外不動產的險企。
9日,中信建投保險行業分析師繳文超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目前險企險資投資收益率一直比較低,但投資海外也未必是明智之舉,畢竟國外投資需要的審批還是很繁雜的。他認為,險企海外置業資金來源也有待考究。“出海”前景不明
對于投資海外不動產一事,中國平安回應稱,目前沒有相關信息可披露。導報記者了解到,在中國平安2013年一季度業績網上說明會上,首席財務官姚波曾表示,平安投資還是會主要集中在國內。不過按照監管規定,會有一定額度的海外資產配置。
9日,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對導報記者說:“國內不允許險企直接投資房地產領域,國外法律健全,市場成熟正規,便于投資。”
中國平安2012年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底,其投資性物業在整個投資中占比1.5%,比2011年提升0.6個百分點,其財務報表主要項目變動分析中指出,由于其增加物業投資規模,去年投資性房地產比例 大幅 增加了63.5%。
“國外市場目前只是處于探索階段,尚沒有形成規模,中國平安一直在探索海外投資,但是沒見有什么大的成效。”王國軍說。
事實上,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海外不動產價格出現明顯下跌,但渴望“抄底”海外不動產的不止中國平安一家,國內多家保險公司都已經對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實地考察,打算進行海外不動產投資。
王國軍認為,險企國外投資前景尚不明朗,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差異會加大投資風險,所以國外投資是否可行還有待驗證。國內虧損嚴重
之前公布的上市險企的年報已然表明險企的不良境遇,除了凈利潤下滑嚴重以外,四大巨頭的投資損失同樣慘重,有的投資收益率甚至不敵目前上浮的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
日前,相關媒體統計的112家非上市保險公司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去年成功實現盈利的非上市保險公司有57家,占比50.9%,這意味著有接近五成的非上市保險公司去年未能實現盈利。在21家已經實現盈利的壽險公司中,其凈利潤的總和為71.31億元;虧損的34家壽險公司,其虧損總額達78.63億元。在36家實現盈利的財險公司中,其凈利潤總和為86.132億元;虧損的21家財產險公司中,其虧損的總額為14.66億元。
繳文超分析,投資渠道狹窄、收益率低下是我國資本市場長期存在的頑疾,目前拓展投資渠道確是保險公司的重要舉措之一。即使中國平安海外投資屬實,其金額也并不大,彌補國內市場虧損略顯單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