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監管致電銷成本飆升 部分壽險公司暗生退意
重塑保險行業形象是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上任以來,一直堅持不懈抓的事。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銷售誤導理賠難絕非易事。除了保監會保險行業協會聯手頻頻在公開媒體上進行正面宣傳外,嚴格監管提高門檻成為重要手段。近日保監會在電銷渠道尤其是壽險上保持高壓態勢,運營門檻的提升使得一些壽險公司萌生退意。
在代理人、銀行保險等傳統重點渠道的發展受限,以及新渠道更高的便捷性、相對低廉的成本和對客戶掌控力方面的優勢,國內保險公司紛紛轉戰網電市場。電銷渠道是保費增長速成領域,也是造成銷售誤導理賠難重災區。相對銀保渠道,電銷渠道還背負著“電話擾民”,更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反感。因此,監管部門重拳出擊加強監管,也在情理之中。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12年末,27家經營壽險電銷業務的公司全年累計實現首年年化實收保費84.72億元,同比增長23.06%,標準保費為72.18億元,同比增長26.34%,新單實收件數185.61萬件,件均保費4050元。相比2012年壽險保費僅2.44%的同比增幅,2012年壽險電銷保費收入同比增長超過兩成,電銷業務呈快速發展態勢。
鑒于車險和壽險產品銷售不同特征,保監會新發的《人身保險電話銷售業務管理辦法》有望給快速增長的壽險電銷渠道降溫。主要體現在各壽險公司開展業務的人力和財力成本都大大增加:包括電銷渠道軟件和硬件方面都要進行大規模的升級換代和場地租賃,建立健全電話銷售禁撥管理制度,以及應將電話通話過程全程錄音,并對成交件錄音備份存檔、專人專崗等等。
更值得注意的是,保監會此次明確保險公司開展電話銷售業務,應符合以下條件:上一年度及提交申請前連續兩個季度償付能力均達到充足;最近兩年內無受金融監管機構重大行政處罰的記錄,不存在因涉嫌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正在受到中國保監會立案調查的情形等等。上述條件將使得一些中小保險公司難以棲身其中。
而讓一些壽險公司謀生退意的,不僅在于電話信息資料快速消耗,更在于銷售產品品種受到限制。按照新規,保險公司開展電話銷售的產品范圍限于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但連續經營電話銷售業務兩年以上,期間未受到金融監管機構重大行政處罰的,可以通過電話銷售分紅型人身保險產品。所謂普通型產品更多指向為保障型產品,而保障型產品在電話中難以清晰表達。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電銷渠道難度。
不過,互聯網時代利于電銷渠道可以更好地和其他新型消費方式相互融通,如手機、網絡等等。泰康人壽就與新浪共同創建國內第一家金融保險超市,之后聯手電子商旅公司攜程網,淘寶網開設旗艦店。另外,還登陸中國大型網絡零售企業京東商城新近開通的保險頻道,推出意外險、健康險等多款網銷保險產品。因此,從未來發展看,市場潛力巨大。
為此,各大保險公司紛紛將網銷管理職能部門升級為公司。據消息人士透露,國壽也正在籌備電子網絡公司。太保集團成立太平洋保險在線服務科技有限公司,太平集團成立太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分別負責整合各自集團旗下的電子化新渠道業務。(來源:上海證券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