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試水養老地產 盈利模式待考
近年來,地產商競爭拿地現象明顯,保險公司也加入了搶地行列。據北京土地儲備中心透露,位于北京順義區的北京市首塊養老綜合用地納入供應計劃,業界認為,“養老地產元年”已然到來。然而,隨著泰康人壽、中國人壽(601628)等險企啟動養老地產項目,保險公司紛紛欲分享養老地產一杯羹。“當前,盈利模式未明是最大難點。”業內人士指出,險企應該盡快尋求出實現盈利的范例,讓養老地產健康發展。”
險資進軍養老地產
中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已是事實。根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由1.78億增加到2.21億,平均每年增加860萬人;老年人口比重將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遞增0.54個百分點。到21世紀中葉,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占全國總人口的1/3,為所有發達國家老齡人口的總和。
自去年以來,各保險企業就在各地競相拿地,據了解,新華保險(601336)、泰康人壽、中國人壽、新華人壽和合眾人壽等眾多保險企業都已經紛紛涉足。
2012年12月19日,新華保險與廣州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養老、健康產業以及醫療衛生等領域合作。該公司有意進駐廣州金融城投資養老地產項目。
在此之前,新華保險明確將養老地產作為重要戰略,并已經注冊了兩家項目公司:新華家園尚谷(北京)置業公司和北京新華家園檀州置業公司,來支持其養老產業的發展。
據了解,新華保險已在西安、武漢建立兩個健康管理中心,在北京延慶和密云的項目選點也獲得董事會批準。與養老社區掛鉤的新型養老保險產品也在申報中,其通過產品創新進軍養老、醫療看護和健康產業鏈的戰略非常符合今年的養老和金改主題。
在北京昌平,占地約2000畝的泰康之家旗艦社區正在建設中。在鄰近社區500米的位置,新建不久的北京地鐵昌平專線南邵站已經啟用,與養老社區一路之隔的是昌平區的白浮泉濕地公園。
按照規劃,這里3年后將出現一個總建筑面積達30萬平方米的社區,可容納3000戶居民入住。社區還規劃有約
8000平方米、可提供50張床位的高端小型綜合醫院。“這里將成為一個高級養老社區,文化、健身、醫療、餐飲一應俱全。”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升如此描述。
事實上,泰康人壽對地產項目的垂青早已醞釀多時。2009年開始,保險資金被允許涉足不動產投資。同年11月,泰康人壽在國內首倡和實施的養老社區項目獲得保監會批準,成為國內第一個獲得試點資格的保險公司。2011年年底,泰康人壽在北京昌平購入一塊30萬平方米的土地建設養老院。這一項目計劃2015年入住。
中國人壽首個養老養生基地國壽(廊坊)生態健康城于2011年11月在河北廊坊開工,占地約4平方公里,總投資約100億元,計劃通過養生產業總部管理及商業區、醫療產業區、養生居住區、活力居住區等功能片區的建設,為區域半徑內提供良好的醫療保障。
拓展保險公司產業鏈條
保險業之所以涌入養老地產的熱情高漲,與相關政策鼓勵密不可分。
國務院辦公廳曾印發《“十二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提出90/07/03模式,即老年人90%為居家養老、7%為社會養老、3%為機構養老。目前,各地方政府都在積極引導社會資金進入養老地產。在北京市國土局編制的《北京市2013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中,養老設施用地首次被納入土地供應計劃,明確將通過財政、土地供應等政策支持的手段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廣東、四川等地也計劃將養老綜合用地納入土地供給計劃。貴州則明確,對于老年住宅項目用地,可以不通過“招拍掛”,而是由開發商與政府直接簽協議出讓,以減少土地成本。
“保監會現在的思路是鼓勵保險資金進入民生領域,養老地產即是其一。保監會考慮放松這方面的限制,除了上述考慮之外,還有重要一點就是拓展保險公司的產業鏈。”前任保監會資金運用部主任孫建勇指出,“保險業目前有人身險、健康險、養老險等多種產品,同時為更好地實現保險服務,也和醫療機構有所合作,涉足健康管理行業,這都是現有的資源。如果把養老地產項目做起來,這些產品和服務將在養老地產平臺上形成一條完整的鏈條。保險業不再是賣出一張保單的一錘子買賣,而會在投資管理、醫療服務、地產投資等領域全面獲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