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雙軌制改革應早日邁出第一步
全國人大代表、人力社保部副部長王曉初日前表示,對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包括人力社保部在內的多個部門都已著手制定相關落實政策,比如養老金雙軌制改革、社保制度轉接等,但目前尚無具體時間表。(3月17日《北京晨報》)
從公平層面而言,養老并軌、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其實如果能夠實現養老金并軌,對于養老金缺口也是好事。社科院2012年發布報告稱,2011年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個,收支缺口達到767億元,個人賬戶空賬額繼2007年突破萬億大關后,再次突破2萬億元。不少學者分析過,機關事業單位多是穩定性強、持續繳費的機構,一旦將其納入社會統籌,相當于財政支出的一部分直接放進了養老保險基金的池子里。而且更是有助于解決長期以來被公眾詬病的公平性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這些道理相關部門不是不懂,但任何個體和群體都是有利己傾向的,體制內人員對養老并軌后待遇下降的擔憂,依舊是最直接的阻力。養老并軌對于一些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來說,因為涉及繳費和待遇可能面臨下降的問題,改革必然艱難。不僅如此,機關事業單位養老改革的主導權掌握在公職人員手上,當他們成為改革對象時,難度可想而知。
就像去年底,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也曾表示,無論是養老還是醫療,很多事業單位包括機關的社會保險制度改革正在穩步推進,隨著社保標準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斷推進,“雙軌制”終將合并統一。言下之意,短期內并軌沒有可能。顯然,類似表態和公眾的期待距離較大。普通公眾對養老公平性的焦慮越來越重,迫切希望早日實現養老并軌。
事實上,加速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改革也早有業內共識,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納入社會統籌,也是政策所明確的改革目標。但2008年從廣東、山西、重慶、浙江、上海五省市起步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試點,卻至今未有實質性動作。于當下而言,要推動養老金早日并軌,迫切需要邁出第一步。
去年開始,深圳開始改革養老保險雙軌制,公務員和新進入事業單位的員工都要加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深圳的改革具有破冰意義,也說明了改革養老保險體系并非不可行,而是一些地方不為也。如上所述,改革養老保險雙軌制,有利于擴充養老保險基金,對盡快實現統籌層級具有積極作用。
從國家層面而言,改革養老雙軌制當有決心和魄力。第一步必須明確公務員、事業單位養老改革的規劃,給出一個具體的步驟和時間表,讓公眾看到希望,也反過來倒逼改革進程;而從技術層面上說,當盡量不降低被改革群體的養老待遇,以減小改革阻力。至于這部分人群的繳費由誰負擔,可以進一步討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