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系險企直面人手問題:網點比客戶經理多5倍
頭兒,快撐不住啦!
在大多數險企面臨“艱難歲月”的時候,銀行系險企卻獨憑巨大的網點優勢占盡先機,但網點優勢也會成為一把“雙刃劍”,數量龐大的網點“鋪好”之后,險企的業務人員配置卻沒跟上,這讓目前的險企頗為頭疼。
“股權變更事宜落定之后,控股銀行就對該系險企實行‘網點全開放’的政策了。”有知情人士對本報稱。“這樣很容易造成一個問題,開放那么多網點,保險公司哪來那么多人去跟進銀保業務的后續服務呢?”
由于缺乏專業的銀保業務人員,對于銀行系險企來講,得天獨厚的銀行網點優勢更多體現只是數量上的優勢,并未直接轉化為有效的實際優勢。
而短期內的銀保人才的缺乏,還會為險企間、甚至險企與銀行間的“挖角”及銀保服務質量下降等問題埋下隱患。
銀保忙招聘
“大專以上學歷,有保險、銀行相關經驗者優先考慮,具有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資格證書,良好的職業道德,誠信、合規,過往工作經驗中無違規記錄……”
招聘網站上,某險企招聘若干銀保渠道客戶經理時,要求上述任職資格。
或許是為了重新提振銀保業務,通過網絡、電視等渠道招聘銀保渠道客戶經理的險企不在少數,平安、太保、泰康、大都會、中意、工銀安盛……銀保渠道正在“招兵買馬”的險企從中資到合資,從非銀行系到銀行系都有。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壽險公司缺乏銀保業務相關人員的普遍情況。銀行系險企的不斷擴容,使人員缺乏這一狀況的嚴重性更為加劇。短期內銀保人才之爭恐在倚重銀保業務的銀行系險企中表現得尤其明顯,但這也會為今后的險企間“挖角”以及服務質量下降埋下隱患。
網點優勢并非實際優勢
壽險業的銀保業務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艱難時刻”。《證券日報》保險周刊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28家主要壽險公司的銀保業務新單保費同比下降超過兩成,新單中的期繳保費同樣下降兩成多。
不過,具有銀行背景的銀行系險企是個例外,它們具有其他險企不可比擬的渠道優勢。銀行與同系的險企簽訂合作協議后,其遍布全國的機構“網點”更傾向于向同系的險企開放,低成本、覆蓋面可迅速擴大對險企是很大的利好。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去年6月19日發布的《2011年度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截至2011年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總數達到20.09萬家;2011年新增網點7023家,其中多數分布在新建社區及城鄉結合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