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獲批任職保險高管達千人 險企高管頻繁變更
2013年以來,保險業高管變動依舊頻繁。如中華聯合保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景耀、天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波、鑫安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滕鐵騎等。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2年中國保監會批復公布的最后一項保險高管任命,是1527號任職審核通知。考慮到此前任職審核通知中,存在同一個任職批示中同時批準數人任職資格的情況,同時排除同一人重復任職的可能,2012年全年中國保監會層面批準任職的保險高管約在千余人左右。
對于如此頻繁的管理層變動,記者了解到,保險業的新進入者、險企自身組織機構調整及薪酬或是背后的原因。
行業新進入者帶動
記者了解到,人事大變動的背后,是各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其中,保險行業新進入者無疑被認為是帶動保險公司高管加速變動的重要原因。
一位保險公司總裁在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曾表示:“一家新成立的保險公司,需要董事長、總裁2人、副總經理層面高管7~10人、部門負責人15~25人,加上董事、獨立董事,僅總公司層面,一家新的保險公司就需要高管四、五十人。考慮到二、三、四級機構開設的情況,一家中小型保險公司共需要百余人的高管團隊。”
據了解,2012年以來共有9家財險公司、人身險公司先后開業,新公司的開業帶來了董事長、總裁、副總裁,財務、投資、合規、精算等部門及分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陸續走馬上任。
考察其高管來源,除了從其他保險公司“跳槽”的外,股東方派駐、其他金融機構如銀行、基金、資管等行業高管“填補”,也成為新的險企高管來源。
此外,主管機構如保監會、保監局等機構管理人員“下海”也成為部分保險公司高管團隊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在國有大型險企方面,原保監會副主席楊明生出任中國人壽董事長,系主管機構“下海”;原交通銀行副行長王濱調任中國太平保險集團董事長,系其他金融機構“填補”。
組織架構變革帶動
另外,保險公司組織架構變革也是帶動高管職位變化的一個影響因素。
以大地保險為例,其原任總裁蔣明轉任其他保險公司之后,一度帶來了一波大地保險的人事變動。如原總經理助理兼運營中心總經理劉雄離開大地保險,原河北分公司總經理、浙江分公司總經理、河南分公司總經理等諸多職位負責人士均發生變動。
在一些股東結構發生變動的保險公司中,這一高管變化趨勢也非常明顯。如北大方正人壽完成股權變動之后,帶動了一波高管人事變動,包括新任董事長、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監事等在內的數十個高管崗位任職人員發生變化。
同時,一些被大型銀行收編的中小保險公司,其高管任職也出現變化。以工銀安盛人壽為例,工行入主之后,即帶動了包括董事長在內的數十位高管變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保險高管較為豐厚的薪酬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德勤此前發布的《2011~2012中國企業高管薪酬調研報告》顯示,從2011年A股全行業最高高管薪酬情況來看,各行業高管最高薪酬均值排名前三的行業分別是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其中,金融保險業最高高管薪酬均值為354.5萬元,遠高于A股全行業均值72.2萬元。
外資險企本土化
會說流利的中文,此前似乎并不是一個在華外資保險高管必備的技能。不過,隨著外資公司在華經營時間的積累,本土化交流能力強、渠道開拓能力出眾的保險高管候選人逐漸得到外資保險雇主的青睞。
剛剛過去的2012年,換帥的外資保險公司,包括但不限于中宏人壽、中德安聯人壽、美亞保險、丘博保險、太陽聯合保險(中國)等公司。其中,太陽聯合保險(中國)在年內二度更換董事長。
一位企業管理公司顧問表示,此前外資保險公司外派高管,是基于他們除了擁有豐富的專業管理知識,還能與外方股東順利溝通。現在,外資險企雇主們認為,高管們若能與當地政府保持良好關系、同時與合作伙伴保持良好溝通,對于提升公司業績尤為重要,在這方面無疑本土人士更有優勢。
某外資保險公司首席執行官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來我們的發展,主體上要靠本土培養的管理人員。對我們總公司、包括亞太區的高管來講,都有一個責任,就是想辦法發掘、培養本土人才。并把我們從國外積累的一些先進的保險經營的方式方法,透過相關機制把本土人才培養到位。”(李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