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門口的野蠻人:14家保險資管磨刀
保險資管公司有望涉足公募基金業務,中人壽份額最大,太保、平安尾隨
公募基金業務的大門終于向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打開。
距2013年還有兩天之時,中國證監會發布了《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向證券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以及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放開公募基金業務。
這一新政開閘,使14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有望涉足公募基金業務。
據業內人士預測,我國公募業務規模至2020年或可達13萬億-15萬億,幾大上市保險巨頭將引導行業洗牌。
保險資管發公募,渠道占優
2012年以來,在放寬金融管制、加大金融創新力度的大背景下,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放寬管制、鼓勵行業發展的政策。新華資產管理公司總裁李全認為,對于金融業來說,最大的變化是泛資產管理時代的到來。而公募基金業務對基金業以外的其他金融行業放開是其中一個重要標志。
中銀國際分析師尹勁樺則認為,新規的出現將給國內保險公司帶來實質性利好,或將為保險公司開辟新的業務來源。
“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的放開將為其帶來新的資金和收入來源。相比目前的公募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大型保險公司在投研實力、營銷渠道、產品設計上均具備優勢。通過發行公募基金產品,其資管規模有望快速擴張”。
實際上,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涉足公募行業有著天然的綜合競爭優勢,其不僅能夠提供以資產管理為核心的一系列綜合服務,也容易找到金融創新結合點,打造泛財富管理服務平臺。
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目前已在國內出現十數年,管理資產規模已接近7萬億,投資業務領域涉及公開市場和非公開市場,也培養和沉淀了一批投資專業人才。
李全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由于存在行業壁壘,原來可以管理的資金主要是保險業內資金,而且是以私募和專戶形式進行。公募基金業務的放開無疑會釋放這個行業的生產力,為保險業拓寬資金來源,通過資產管理業務形成新的價值增長來源。
不過,可以做公募基金的資產管理機構多了,也必然會加劇這個行業的競爭。“但能做與能做好是兩回事。我相信經過大浪淘沙后,市場優勝劣汰法則會做大一批機構、淘汰一批機構。”李全表示。
此外,新出臺的政策也放開保險機構以資本運作方式直接收購基金公司股權,從而間接實現進入公募基金市場的目的。如何推進,則取決于各家保險機構的戰略選擇。
在未來的資管領域,保險公司又將扮演什么角色呢?
目前,保險企業可以涉及的領域比較寬泛,除已有的保險業務、養老保障業務和健康管理業務之外,現在不僅允許開展公募基金業務,還可通過資本運作進入其它金融領域。
李全認為,在這一背景下,未來保險企業可以在資產管理領域扮演一個泛財富管理角色,即以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來贏得客戶,實現價值成長。
這是保險業在資產管理領域有別于其它行業的優勢之處。
14保險資管進軍公募
截至去年12月底,我國公募基金市場的總規模是2.87萬億。
據國泰君安預測,隨著直接融資比例的擴大,至2020年,我國公募業務規模(股債基金)或可達13萬億-15萬億,年均增長25%。作為公募業務新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有望占據公募業務10%的市場份額。
目前,在國際保險資管巨頭中,公募業務是核心業務之一。荷蘭國際(ING的公募業務)在其全球資產中占比達到37%。
目前,國內的保險資產市場,四大上市保險公司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占據大半壁江山,中國人壽市場份額高達35.8%,中國太保為10.8%、新華保險為7.3%。
國泰君安分析師彭玉龍認為,隨著公募基金業務開發,未來資產管理產品市場份額將重新洗牌,中國人壽公募業務將占市場26.2%的份額,中國太保占9.8%,新華保險占7.9%,平安資管亦將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國內保險行業已有16家公司設立資產管理公司,其中A股及H股上市公司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和人保集團等均有資產管理公司,符合保監會新規要求。
據業內人士估測,其他如泰康資管、華泰資管、太平資管、中再資管、安邦資管、生命資管、光大永明資管、合眾資管和陽光資管等9家亦已達到證監會新規門檻。
不過,各家保險資管公司,并不像外界所想象的迫不及待。
據悉,國壽資管將成立單獨的部門從事公募基金業務,不過其仍在慢慢推進中。
新華資產管理公司也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涉足公募基金業務的公司之一。
李全向理財周報記者介紹,新華資產管理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是否發公募基金取決于新華保險對新華資產的功能定位。目前新華保險正在就此進行研究和論證,是否進入公募基金市場,以及以何種方式進入,這一切都取決于公司最終的戰略抉擇。“不管是否進入,抓住保險投資新政帶來的發展機遇,做好保險資產的保值增值是新華資產管理公司首要任務。”李全表示。
如果新華涉足公募業,還是有不少優勢的。”李全表示,專業的投資團隊和良好的投資業績是做好公募基金業務的根本,而新華資產公司在這方面已經有所積累。(黃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