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關系逆轉 財險盈利周期“向下走”
相比回暖艱難的壽險業,中國財險業的日子相對好過些。不過,在整體增量有限、機構不斷擴容的供求關系逆轉下,預計整個財險業將逐步走下高景氣神壇,多數財險公司的承保盈利周期呈現明顯的向下趨勢。
2008年以來,財險市場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供求關系,加上監管部門對車險市場亂象不遺余力的整治,絕大多數財險公司都嘗到了連續多年盈利的甜頭。
然而,這樣的“美好”卻在2012年發生了逆轉的跡象。一方面,財險公司資本金不斷擴大,整個財險行業保費供給能力大幅提高;而另一方面,占據國內財險業七成江山的車險市場,卻出現了新車銷售持續低迷,從而導致整個車險市場的增量保費出現萎縮。
根據投行人士的預計,2013年新車銷售雖會有所企穩回升,但仍將維持個位數增長,因此,車險業務短期內恐難有明顯提升。與此同時,宏觀經濟弱復蘇的背景下,企業投資活動仍在低位徘徊,非車險市場的投保需求亦受到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蛋糕”沒有變大,“搶食者”卻與日俱增。自去年外資被允許經營交強險業務后,在華外資財險公司相繼吹響了2013年進軍中國車險市場的號角,磨刀霍霍、蓄勢待發。與此同時,由地方系資本組建的中小型中資財險公司也在不斷擴容。
可以預見的是,外資財險與中小財險對車險業務市場份額的爭奪,很可能在短期內將加劇整個車險行業的競爭,成為此輪財險行業承保周期加速下滑的一個潛在推手。
而另一個推手則是箭在弦上的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有消息稱,在去年多次內部征求意見后,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方案將在2013年出爐并實施。
對于這個改革所產生的行業影響力,業內的普遍觀點是,中長期來看,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將對保險公司經營成本控制、精算管理、風險定價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財險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受益于規模經濟、數據積累、定價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大型財險公司可能更為受益。
但從短期來看,由于改革的推進將帶來保險責任擴大而費率卻面臨下調壓力,中小型財險公司可能因此而掀起一場惡性價格戰,進而引發整個行業再次出現不理性的價格競爭。從而使此輪財險行業承保周期加速下滑。(趙鈴)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