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壽險公司省級機構開設“解凍”
時隔一年,中資壽險公司省級機構開設解凍。
1月6日,中郵人壽、建信人壽新開分支機構的申請獲保監會批準,中郵人壽將在廣東、湖南籌建分公司,建信人壽于四川、湖北籌建分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1年11月生命人壽寧夏分公司籌建之后逾一年,保監會沒有再批復任何保險公司籌建省級分公司事宜。
業內人士分析,此次重新開閘并不意味之后壽險公司分支機構會迎來新一輪的“瘋狂”,而將逐步趨于理性。
養精蓄銳的一年
2011年10月,項俊波出任保監會主席一職后,保監會發布了一系列規范壽險銷售、清理整頓保險代理市場的文件。
壽險業應“靜默十年”,項俊波亦曾在一次內部會議中如是說。此后,中資壽險公司省級分公司開設處于凍結狀態。
2012年7月,保監會連續否決了三鍵人壽、大愛人壽的籌建申請。監管層整頓壽險市場的決心與力度可見一斑。
廣東一中資壽險公司人士分析,保監會過去逾一年不批復壽險企業省級分支機構,是出于整頓壽險亂象的考慮。“銷售誤導、流動率高,分支開設太多,不僅空有其表,也損害了壽險行業的形象。”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保險系教授展凱認為,由于往年保險業擴張速度過快,很多保險公司為了上規模、沖保費,不惜誤導消費者,在社會上產生了不良影響,監管部門也有意對保險業進行整改。再加上銀行保險新政的實施對壽險業的沖擊還未完全消化,壽險保費已經接近零增長甚至負增長,彼時暫停審批成立新公司合情合理。
據消息人士透露,過去一年也有不少壽險公司向保監會遞交了籌建分公司的申請,但未獲批準。之后相關壽險公司主要在做人員培訓、產品創新等工作,養精蓄銳。
回歸理性
時隔一年,保監會再批復壽險分公司的籌建,是否意味著壽險行業野蠻生長的勢頭已經得到遏制?
也許不然。展凱表示,“中國壽險業的問題是歷史積累下來的,只能靠時間去慢慢消化。不是一年多的時間就可以遏制或解決,但不能‘因噎廢食’。我國保險業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壽險市場的主體還可以適度增加。”
金融學專家鄧可斌認為,經過一年多的整頓,保險市場野蠻生長的勢頭得到遏制,多種因素導致存在省級分支機構重新放開的需求。
事實上,多家壽險企業在此期間均已作出不同程度的“轉型升級”,諸如由理財型產品為主向保障型產品為主轉變、由單一渠道向多元化渠道轉變、由躉交推動型向續期拉動型轉變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獲批開設新分支機構的中郵人壽、建信人壽均為“銀行系”險企。
2012年,受銀保新規以及銀行理財產品競爭影響,壽險公司銀保業務收入受挫,“銀行系”保險公司則依靠渠道優勢保持高速增長。2012年前11個月,9家有著銀行背景的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均實現同比正增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