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借股市上漲調倉 國壽和人保擬擇機加倉
市場對于保險資金的“一顰一笑”始終頗為關注。昨日市場傳出險資、公募大幅減倉,但據本報了解,保險機構并非減倉而是調倉,大型主流保險機構目前的權益倉位水平并未發生明顯變化。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近日另兩大保險巨頭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也有意適當抬高權益倉位。受訪的大型保險機構人士普遍認為,行情可能延續至明年一季度。
險資調倉非減倉
“減倉?沒聽說啊,我們這幾天還小幅加倉了呢。”對于減倉傳言,一家大型保險機構投資經理直言可能性較小。“本身整個保險行業的權益倉位就不高,就算本月中旬加倉的中國平安,也沒那么快就撤的。”
這位投資經理告訴記者,通常來說,除非行情出現大的變數,否則保險資金很少在年底有“大動作”。“年底采取‘大動作’的動力不足,需要鎖定的收益早在12月初或月中已經鎖定了,沒有做賬的需求。”
不過,據記者采訪了解,近日一些保險機構確實有些“小動作”,但只是調倉并非減倉。大型主流保險機構目前的倉位水平并未發生實質變化,僅有個別保險機構對部分個股及基金進行獲利了結,轉而對手中浮虧的個股進行加倉,通過這一波段操作來攤薄持倉成本。
根據資深投行人士的調研及測算,保險巨頭中,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已實現了投資浮盈,得益于前期計提減值準備較充分及倉位較輕等因素;而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的股票持倉成本大概在2300點上下,尚有部分浮虧需要消化。
另有一批中小保險公司也存在同樣的浮虧消化問題。“賣掉賺錢的,回補虧錢的,拉低持倉成本,合乎情理。”滬上一家中型規模壽險公司投資部負責人直言,“以目前的行情來看,高拋低吸是最穩妥的操作方式。”
國壽人保擬適當加倉
見好就收卻又不降低整體權益倉位,這樣的投資舉動,折射出目前保險資金猶豫中看多的投資心態。
據記者持續跟蹤采訪了解來看,中國平安12月中旬加倉的舉動并未延續至月底。此外,除泰康人壽等投資風格較激進的個別保險公司積極加倉之外,其余保險巨頭也未有跟進的實質消息傳來。
近半個月以來,記者連日問詢多家保險巨頭是否有加倉舉動,從得到的反饋來看,看多又不做多的心態占了多數。“等政策進一步明朗之后,再說吧。”
不過,記者最新了解到,近期中國人壽、中國人保都在進行市場調研,為明年的投資做準備。兩家保險巨頭內部人士透露,有意適當提高權益類投資占比。在他們看來,行情可能延續至明年一季度。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多家保險巨頭有出手加倉之意,但加倉節奏無不透出“零星式”的意味。誠然,雖然保險資金作為長線投資,“買入并持有”是其最主要的操作方式,但從目前市場環境來看,仍然看不到市場反轉跡象,進行波段操作便成為保險機構的不二之選。
而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是,多位保險公司投資部負責人直言不諱:明年將把更多重點放在固定收益及另類投資這兩大領域。尤其是對于一些中小保險公司來說,新開閘的金融類產品(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信托集合計劃、證券專項資產管理產品)吸引力甚大。
“今年股票投資做得這么辛苦,投資收益率也才百分之四到五,還不如一些金融類產品。”一家中小型壽險公司CEO感慨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