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養老險預估繼續盈利 年金業務虧損
沃倫·巴菲特的投資法則一:永遠不要賠錢;投資法則二:永遠不要忘了法則一。股債雙殺的世道下,價值投資勝過四處出擊,笑到了最后。
五大養老保險公司之一的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平安養老”)近日率先公布2012年成績單,預估全年將繼續盈利。
平安養老常務副總經理高菁透露,盈利原因之一在于加大了固定收益類資產配置,今年3-5月配置協議存款200億元,存款利率在6%左右,為盈利打下基礎。
年金依然是主要業務,“受托+投資資格”至年底合計規模將超1200億,市場份額33%。但由于市場惡性競爭依舊,該公司企業年金業務虧損額雖然有所縮小,但仍然未能擺脫虧損。
權益倉位不足5%
按照企業年金投資規定,企業年金可以投資股票的上限為30%。但平安養老的企業年金今年只配置了不到5%的股票,其余逾50%的資金配置成了銀行大額協議存款。
去年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協議存款都是保險資金的避風港,但受到去年6月以來連續降息及經濟放緩態勢延續、企業融資需求有限等影響,大額協議存款利率一路走低,目前國有大行5年期協議存款利率僅為4.75%左右。
“我們抓住時機大量配置了協議存款和債券。”高菁說,今年初預估投資形勢不樂觀,注重將資產更多配置到具有確定收益的長期性固定收益類產品。例如,平安養老僅今年3月-5月便通過大型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配置了200億元的5年期大額協議存款,平均存款利率在6%左右。此外還有大量資金用于購買高評級信用債和金融債。
高菁認為,通過固定收益投資鎖定未來收益降低了投資組合的波動性。如今效果顯現,今年平安養老所有的年金投資組合均告盈利,整體業績戰勝了三年定存利率。
以往,企業年金客戶大多通過投資收益排名對投資管理人進行考核。為了不在排名中落在下風,投資團隊不得不更注重短期權益投資。在2011年股債雙殺情況下,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的成績單不理想,一些企業交由機構投資的企業年金出現了較大幅度虧損。
高菁表示,今年以來平安養老整體經營理念和投資策略較往年有所改變。投資方面,注重確保本金不虧損和戰勝業績基準。企業年金投資年限長,大部分在15年至30年,更應該注重負債長期匹配而非短期效益。
“剛開始客戶可能比較難接受,但去年以來股債市場他們也看到了,追求相對收益可能連本金也會損失。”高菁說,今年越來越多的客戶都接受了由相對收益向絕對收益轉變、短期考核向長期考核轉變。針對目前的資本市場持續下跌,高菁表示不會考慮抄底問題,仍會堅持既有的投資策略。
管理費低于公約水平
盡管平安養老年金規模達到1200億元,但尚未帶來利潤。
因為惡性競爭——這個困擾企業年金盈利的問題仍然存在。截至今年上半年,托管機構管理的企業年金基金金額為4198.61億元,比上年底增長17.60%。但各類年金類服務機構發展到39家61個資格主體,僧多粥少,過度競爭導致年金管理費率太低。
例如,在年金管理的鏈條中,涉及到四個類型的資格主體——受托人、托管人、賬戶管理人和投資管理人。這四個主體都會提取相應的管理費。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不少公司給出的非權益類年金計劃管理費率遠遠不到3%,含權益類的年金計劃如果收益較好,則有一定幅度上浮。仍達不到之前《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行業自律公約》的水平。
企業年金前期高投入、運作成本高,惡性競爭導致企業盈利水平下降。目前,平安養老、太平養老、泰康養老均依靠團險業務支持年金業務的發展。五家養老險公司中, 2011年僅有平安養老、泰康養老實現了整體盈利。
高菁介紹,目前主要通過內控精細化管理,提供給客戶綜合金融業務價值來改善年金的整體經營狀況。今年年金業務總體仍然虧損,但總虧損額不會很高。根據平安養老的五年規劃,明年虧損額會進一步收窄,之后逐漸步入一個相對理想的良性循環狀態。
綢繆大病保險
平安養老也開始尋求其他業務增長點。
今年8月份,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出臺的《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業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目前山東、青海等地已經針對大病保險出臺了相關方案和細則,部分地區最快明年1月即會招標。
在此情況下,很多公司都先后介入大病保險。高菁表示,平安養老會在全國范圍內積極參與試點,此前平安養老曾經參與了廈門、四川、廣西等多個地方的大病保險試點,積累了不少經驗。
高菁透露,此前已經趕赴山東與當地社保部門溝通了解進展。但由于大病保險承保主體資格標準仍需保監會認定,大病保險產品形態仍在統一之中,因此目前還未有實質性舉措。
此外,高菁表示,在上海個稅遞延養老試點正在等待相關部門的消息。平安養老方面正在進行系統、運營以及銷售方面的準備。比如,正在積極與公共信息平臺、稅務、企業的系統對接,如已完成內部的系統開發,并設計多個操作界面 (個人操作界面、企業操作界面 )。同時,已組織多次內部員工的業務培訓,為新業務的推出做準備。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