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醞釀擴圍至金融保險業
自國家開展“營業稅改增值稅”(簡稱“營改增”,下同)試點工作以來,上海的“1+6”模式成為各試點地區的參考方案。昨天有媒體報道指出,京滬皖等地已經或正在對金融保險業納入“營改增”試點摸底調研。南都記者昨天采訪了解到,廣東也在醞釀將金融保險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但目前仍停留在討論范圍?!皬V東各地經濟發展差異較大,‘營改增’不能照搬上海模式。”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教授認為,“將金融業納入‘營改增’對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金融業服務效率有促進作用,但這項工作在世界上既沒有先例可循,又面臨很多難點,比如如何征、什么時候征、歸誰支配等等,都需要進一步的討論和調研。”
多地調研金融業“營改增”
據媒體報道,今年以來,北京、上海等地對金融保險業試點“營改增”已經進行過相應的調研,而安徽省也正在就金融保險業試點進行摸底。記者昨天就此采訪廣東部分金融保險機構了解到,廣東目前沒有推出該項改革試點,但在內部小范圍的學術討論中的確也有提及該項試點在廣東推行的可行性,但目前僅停留在學術層面。
“‘營改增’就是把目前按企業營業額作為計稅標準改革為按企業生產經營產生的增值額來計稅,雖然稅率從5%提高到了6%,但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增值額要遠低于營業額,因此總體來看,對企業來說是一項減稅的好政策?!敝猩酱髮W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林江教授認為,“把金融保險業納入‘營改增’試點是個好消息,銀行保險既是傳統的服務業,更是現代服務業,對這個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營改增’,就是希望金融保險機構能把更多的資金和精力用在改善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上。”
“廣東模式”有待創新
據了解,目前已經開展“營改增”試點的12個省、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在試點方案上均參照上海的“1+6”模式。
對此林江認為,上海只是一個城市,其“1+6”模式是否成功還有待時間來檢驗,對廣東這樣一個地域大、經濟發展差異較大的省份來說,不能照搬上海模式,而應該通過研究自創一條路,搞出一個“廣東模式”。
“跟買商品不同,你去銀行辦業務,手續費往往直接從賬戶上扣除,銀行不會給你發票。沒有發票,就沒有征稅的憑據?!绷纸硎?,“中國的營業稅制度最初參考的是法國,但目前法國對金融保險業采取的是暫免征稅的政策;金融業最發達的美國,也沒有對金融機構征收營業稅,而是以高額的所得稅代替;作為自由港的香港,更沒有對金融機構征稅?!?/font>
“國家有意給金融業減稅,但又不可能放棄高達數千億的稅收來源?!绷纸硎?,“我現在擔心的是如果要改為增值稅,如何征?什么時候征?”林江表示,“如果在交割后征稅,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產品、基金、期貨期權、認股權證等金融衍生品,其收益率通常很不確定,即使到期也難以計算實際增值額;而銀行提供的各種無形服務產品,因為沒有發票、收據,甚至都難以認定是否納入計稅范疇。”
有關保險業內人士也表示,金融業的稅基非常大,對微小的利差反應靈敏,對保險行業征收很小比例的增值稅都有可能使利潤有大幅減少。此外,這對為數眾多的保險中介而言影響也不大,“雖說有抵扣,但對中介行業而言,沒有什么進項稅可以抵扣?!边@對全國300萬營銷員的稅收情況也影響不大。
試點推出仍需很長時間
早前有關調研報告也指出,“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在積極推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改革,而且明確在試點期間稅收歸屬不發生變化。但是按照規定增值稅大部分收歸國稅,而保險分支機構的營業稅歸地稅(僅保險總公司集中繳納的營業稅歸國稅)。稅收歸屬等問題可能會影響稅改全國推行的時間?!?/font>
對此林江表示,改革后的增值稅分配原則是國家和地方分別占75%和25%,但是為鼓勵地方政府支持“營改增”工作,廣東、上海等試點地區的稅收分配比例暫時維持現狀?!斑@是國家用經濟杠桿來換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并不是一個合理和可持續的制度安排。”林江認為,“太多的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的討論和調研,金融業推廣‘營改增’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實現?!?/font>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