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險三巨頭僅太保費用指標異常
“今年的財險行業表現很不樂觀,我們小公司是舉步維艱,大公司是增長乏力。”昨日,廣東某財險公司的高層對記者抱怨,臨近年底,業績考核指標難以完成,不少公司都開始加大費用投入以沖刺業績。為了監控財險公司的成本費用,廣東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粵保協”)從今年7月份開始每月通報財險公司費用率監測情況,從最新通報的數據來看,7-8月,廣東有包括中國太保財險在內的13家公司的費用監測數據異常,9家公司的綜合費用率超過100%。
太保財險三項費用率均超平均值
記者昨日獲悉,10月份粵保協下發了《關于2012年7月-8月的全省財產保險公司費用監測指標情況的通報》。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雖然監管部門對于財險公司的費用一直都有監測,但由粵保協每月定期通報還是從今年7月份才開始的。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今年財險市場,尤其是車險業務都增長乏力,大部分保險公司都完不成任務。所以年底只能靠提高費用來沖刺業績,比如提高手續費率,所以數據異常的情況可能更嚴重,才令監管部門加強管理力度。”上述人士認為。
記者得到的這份通報上主要包括廣東各財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變動費用率、銷售費用率和成本費用管控狀況評價四個項目,前三個數據中有2個以上(含兩個)超過平均值就會被評價為異常。
在25家可監測評價的公司中(國泰、紫金、英大、利寶、眾誠、浙商等6家公司開業未滿2年,不予評價經營情況),有13家的成本費用管控情況顯示為“異常”。值得注意的是,在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和太保財險三巨頭中,僅太保被定為“異常”。其中,太保財險的綜合成本率為96.65%、變動費用率31.76%、銷售費用率20.22%,在三巨頭中各比例均為最高,且也超過了全省平均數值。
9家公司綜合成本率超100%
對于成本費用控制異常的現象,財險業內人士卻并不意外。“今年各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很多公司肯定完不成任務。提高手續費率是一個方面,還有很多公司放寬理賠限制,放松承保條件,雖然這可以拉動業務,但也直接導致保險公司的賠付率大幅提高。”據他透露,目前廣東某中小型財險公司,幾乎放開了所有的理賠限制,“1.5萬元以下的賠款不用現場查勘,甚至不需要車主提供維修發票。”此外,一些大型公司為了搶業務,包括5噸-10噸貨車在內的高賠付率的車險業務也開始承接。上述人士坦言,“就算能完成業績,虧損也是無法避免的。”
從粵保協的這份通報中,也不難看出財險公司盈利堪憂。25家公司中有9家的綜合成本率均超過了100%。而綜合成本率包括賠付率和費用率,正是是業界用來衡量財險業盈利強弱的主要標準。以通報中的人保、平安、太保這三大財險公司來看,太保財險的綜合成本率最高,為96.65%,這一數字也超過了全省95.81%的平均值。從全國范圍來看,據海通證券分析,今年前三季度產險綜合成本率約為95.9%,比上半年又有增長,財險整體盈利情況并不樂觀。
經營異常公司將被處罰
盡管財險市場的增長乏力已開始顯現,但與全國相比,廣東財險市場的表現依然較為平穩。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計實現保費收入900.6億元,同比上升1.2%,其中財險公司實現承保利潤17.5億元,承保利潤率達到7.8%。其中,34家開業滿一年的財險公司中20家承保盈利,5家減虧。
對于此次13家財險公司成本費用管控狀況異常的監測情況,粵保協的通報中也同時強調,“每個季度結束后,當季度經營情況異常的公司,監管部門將采取下發監管函、限制開設分支機構、限制主要負責人任職等監管措施,并視情況實施現場檢查。對于數據報送異常的公司,如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糾正,監管部門將直接采取現場檢查措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