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險企年末苦戰保費收入指標 多數難達標
往年11月籌備開門紅的保險公司們,現在還在忙著如何應付今年的任務量。
南都記者昨日從多家廣東(深圳除外,下同)中外資保險壽企處獲知,在關鍵性指標(K D I)的考核上,諸如渠道指標中的銀保渠道的保費收入、躉交保費等完成任務都低于時間進度。“銀保渠道能否完成指標困難最大。”某外資壽險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某中資壽險廣東分公司負責人則表示,“今年業務考核指數,我也不知道哪些指標過關了。按公司來看,保費收入、保險結構、新業務價值等都是關鍵性指標。目前總體來說完成了今年的七八成。”此外,部分壽險公司也表示,基本上今年大多數公司未能如此完成年度任務量,主要原因是整個保險行業低迷,銀保渠道的差距最大。“有公司可能僅完成過半任務量。”有知情人士表示。
關鍵性指標落后時間進度
接近年底,險企的業績考核壓力加大。行內人士透露,部分保險公司的年度終止時間為12月,但也有部分公司的年度截至11月底。盡管年度時間不一,但大部分險企都面臨著嚴峻的考核指標。
南都記者獲悉,險企對關鍵性指標的制定因公司而異,不同崗位的考核也不同。某中資壽企廣東分公司負責人表示,“最緊要的保費這關,估計很多人也過不了。年底營銷員脫落率會有所增加。”
另一名外資壽險相關負責人則透露稱,外資壽險在考核上略有差異,“總公司的考核占了一部分,大約占一成。剩下分公司的部分,四成左右是業績考核,例如保費、續期等條件。另外一部分是流程和客戶的考核。”該名負責人表示,外資壽企對管理層的考核側重綜合性考核,對管理費用、保費等多項指標有嚴格要求。
在險企嚴格的考核指標下,多位壽企人士透露,目前各家公司的關鍵性指標有多項落后于時間進度。“銀保渠道能否完成指標困難最大,但電銷渠道、團險渠道普遍較好,個人代理渠道也在努力恢復正增長。”上述外資壽險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新業務價值和保單利潤的實現壓力較小,但目前壽險業普遍低迷,銀保渠道保費收入下滑嚴重,成為完成任務指標的最大困難。
行內人士同時透露,目前在廣東的中大型壽險的壓力較大。“大部分公司都未能完成任務量。其實主要是廣東的競爭壓力較大,銀保低迷也是長期累積的結果。”
推高收益產品沖規模
事實上,廣東9月單月銀保總保費29 .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 .4億元,增幅為8 .7%。然而,由于第二季度銀保下滑嚴重,截至9月底,廣東險企的總銀保收入為29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51.7億元同比下滑16.4%。
對廣東險企而言,新單保費收入也是另一個較大的挑戰。最新同業交流數據顯示,今年9月新單保費總計34億元,同比增長22 .9%。盡管近期單月保費增長較大,但從總體來說,截至9月,廣東壽企業累計新單為30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89億元,同比減少21%。
行內人士表示,往年11月前后險企都在招兵買馬,為次年開門紅做好人力和產品的準備,而今年這項任務則有所延遲。“我們還在沖規模”。事實上,從今年7、8月業績排名前列的大型壽企推高收益產品并成功提高保費規模后,9月一家保費規模排名前十的中資壽險推出創新型高收益投資計劃,通過推高收益產品沖規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