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延型保險破題紓困中國式養老
“養兒防老積谷防饑”似乎已經成了傳說。越來越多的中國老人選擇自力更生。問題是,我們為此做好準備了嗎?對于政府而言,隨著人口撫養比的攀升,中國可能出現未富先老。如何籌措資金以彌補養老體系的缺口?養老資金如何有效管理以獲得更大保值增值?
針對這些問題,2012陸家嘴論壇開辟專題會場,求解中國式養老的可行性方案。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一路小跑地給出了讓市場期盼已久的回答:“個人稅延型保險的推出正在積極推進,相信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就會有成果,年內一定會有突破。”
什么是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它真的能夠破解中國式養老的困局?中國養老體系缺口究竟有多大?
養老金缺口大倒逼保險創新
“中國養老金缺口確實非常大,而且近10年來基本養老保險的財政補貼已經超過1萬億元,老年人口的撫養比到去年末已經上升到122.23%。”陳文輝的這個表述再次激起人們對養老金缺口的討論。
此前,中國銀行的最新研究報告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對于這個數據,有關部門迅速進行反駁稱:2011年末,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1.94萬億元,2010年底,結存為1.53萬億元。從人口結構看,2012年、2013年不會出現猛然增加的退休人員,同時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還在繼續擴大,實在不太可能收支缺口忽然增至18.3萬億元之巨。
在養老金缺口具體規模爭論不休的情況下,有一個觀點是得到普遍認可的,那就是,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由一對年輕夫妻同時贍養雙方父母和撫養子女的“4/2/1”家庭模式在中國日趨普遍,年輕夫妻在家庭中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中國老齡化的步伐正不斷加快。
根據聯合國的一項統計,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在總人口的占比將從目前的10%增長到30%以上,中國的老齡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
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春平認為:“不管缺口有多大,中國即將步入老齡化的趨勢正在加快,中國養老金的總體積累是不夠的。”
“政府應運用市場機制來提高整個基本養老保險的運行效率。”陳文輝指出,“從國際趨勢和我國情況來看,政府在整個養老保障體系建設過程之中,要在建立機制上面花力氣,運用市場機制來提高整個基本養老保險的運行效率,實現一種機制的可持續。”
李春平進一步分析到:中國以基本養老、企業年金、個人養老為三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一腿獨大”,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需要盡快發展起來。
稅延型產品難成“救命稻草”
“通過稅延型養老保險的盡快推出,來調動國民個人積累養老金的積極性,由儲蓄性養老轉變成投資性養老。”中國平安養老保險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杜永茂指出。那么,什么事稅延型養老保險?它真能填補中國“確實非常大”的養老金缺口嗎?
所謂稅延型養老保險,是指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等到將來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可略微降低個人的稅務負擔,并鼓勵個人參與商業保險、提高將來的養老質量。由于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在個稅繳納時可獲得一定的優惠,在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政策。
即將在年內有所突破的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是指個人繳納的保費在一定金額之內可以在稅前工資中扣除,而在將來退休后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這和目前個人收入納稅后才能購買商業保險有所不同。
根據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方星海的說法:“目前,上海試點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的條件已基本具備,相信可于年內推出,且稅前列支的上限為每人每月1000元。”
這就意味著,人們可以把年輕時每月1000元的收入,存入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進行投資增值,把原本立即繳納的相應部分所得稅,延遲到退休后領取養老金時再繳,并且一般而言適用較低的稅率。
記者從消息人士處了解到,上海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產品定位為契約型養老保險,產品形式分為萬能型和分紅型;稅收遞延模式采取“稅基遞延”型,即在繳費及收益階段免稅,領取階段再根據當期稅率表繳稅;繳費限額為每月1000元,其中700元用于個人養老保險免稅,300元用于企業年金免稅。
“除了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創新,增加養老金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張春平看來,“解決養老金缺口的關鍵是開源節流,加快養老金市場化運營。”
美國養老金積累40%-45%依靠投資收益。全國社保理事會過去10年的運作,平均每年投資收益率是8.41%,即社保理事會8000億元資金積累中有2800億元是投資收益。可見,投資對于養老金的保值增值貢獻非常大。
杜永茂也認為:“養老金儲備總量不是光靠繳費繳出來的,而是靠投資滾動利用復利原則長出來的。管理養老金的主體應該更多地依靠商業機構,包括保險公司、專業養老保險機構、基金、證券、銀行等。”
“第一支柱個人賬戶現有空賬1.7萬億,應該盡快通過財政把它回歸到個人賬戶,做實。”杜永茂進一步建議,“在整個養老金管理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市場化運作原則,同時,應該將商業機構主體特別是專業養老保險公司,要列入國家優先發展產業序列。更重要的是,對養老金投資渠道和領域要更加放開,包括非資產市場的物權、產權,允許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理財產品,基礎建設的債券化產品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