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實現階段性目標 世界最大醫保體系建成
據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包括醫改在內的民生工程。2009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在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不利影響的同時,正式啟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今年6月25日,國務院醫改辦公布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年總結報告》。《報告》指出,新一輪醫改統籌推進五項重點改革,如期全面完成了三年(2009年—2011年)醫改各項任務。
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中國基本醫保覆蓋率超過95%,城鄉居民參加三項基本醫保人數超過13億,比三年前增加了1.72億。中國的全民醫保,織起了世界上最大一張基本醫療保障網。
然而,作為人口第一大國,醫改涉及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為此,2008年12月,國務院成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20個部門統籌組織和協調全國醫改工作。
為了進一步明確醫改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近遠期目標,200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先后出臺《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
盡管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仍然決定加大醫改投入。這不僅是鞏固醫改成果、深化醫改和惠及民生的需要,更體現出政府對人民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視。
針對“看病貴”問題,醫改從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入手,同步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同時實施競爭性的用人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結束了幾十年“以藥補醫”的歷史,群眾用藥負擔明顯減輕。
瞄準“看病難”問題,中央在廣大農村投資430億元,支持了2233所縣級醫院、6200多所中心鄉鎮衛生院、2.5萬多所村衛生室的建設;在城市,投入41.5億元,支持了238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
此外,醫改加強了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目前,我國啟動了全科醫生培養基地建設專項規劃,首批支持127個基地建設,3.6萬多名基層機構在崗人員進行了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為中西部鄉鎮衛生院招收定向免費醫學生1萬多名。
2009年至2011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累計支出15166億元,其中中央財政4506億元。我國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從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2年的240元;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從2008年的54%、48%,均提高到2011年的70%左右。
面對各種隨之而來、揮之難去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今年3月22日,國務院印發了《“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著力在全民醫保建設、基本藥物制度鞏固和公立醫院改革三個方面取得突破。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