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營銷體制改革再度胎動
時隔將近2年之后,保險營銷體制改革又將繼續推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獲悉,中國保監會近日下發了《關于堅定不移推進保險營銷體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該《意見稿》表示,將選擇在局部地區進行力度較大的營銷員改革試點,新增營銷員嚴格按照勞動法規依法用工,激勵考核機制不得有增員利益和血緣關系。這意味著,試點地區的新增營銷員將可能由行業慣例的“代理制”轉為“員工制”。
這是在2010年,保監會下發《關于改革完善保險營銷員管理體制的意見》之后,保監會再度下發文件,準備推進保險營銷員體制改革。
“代理制”有望變“員工制”
據了解,我國現行的壽險營銷制度,是1992年由美國友邦保險公司引入我國的。保險公司與營銷員之間為委托與代理關系,保險公司根據業績向營銷員支付傭金。營銷員并不是保險公司員工,也不享受保險公司的社會保險及福利待遇。據統計,目前國內保險營銷員隊伍已突破300萬人,但他們因沒有勞動合同、沒有“五險一金”一直處于尷尬的社會地位。這種用工方式不符合 《保險法》、《勞動法》等相關規定。
“我們不是保險公司員工,沒有任何福利和保險,卻要接受公司員工式的管理;此外,由于沒有底薪,新人在這個行業很難生存,淘汰率非常高。”當記者問及做保險營銷的最大感受時,從業已有5年之久、自稱上個月光繳稅就繳了1萬多元的保險代理人劉艷毫不猶豫地說道:“缺乏歸屬感!”
此外,讓劉艷這種資深保險代理人郁悶的是,保險代理人目前還存在“雙重納稅”的問題。根據我國目前相關稅務法規和條例,保險營銷員作為非企業雇員,視同其他行業的個人和法人銷售代理商,對營銷員的傭金同時征收營業稅(稅率為5%)和個人所得稅。
“歸根結底,還是保險營銷員法律地位的問題!因為不是正式員工,所以沒有底薪,沒有社保;因為屬于代理人,所以必須繳納營業稅;因為沒有勞動合同,所以門檻低,素質參差不齊……”某保險公司副總坦言,目前保險營銷員社會地位不高根子還在體制問題。據悉,為解決“代理制”引發的諸多問題,“員工制”被認為是解決之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在最新的《意見稿》中,保監會表示要引導公司理順與營銷員的用工管理關系,鼓勵保險公司因地制宜有選擇性與營銷員簽訂勞動合同、勞務合同等方式。鼓勵保險公司采取多種形式為營銷員提供基本工資待遇和社會保險,提高營銷員收入保障水平,敦促保險公司承擔轉嫁給營銷員的培訓、考試相關費用,切實保障營銷員的合法權益。
《意見稿》稱,將選擇局部地區進行力度較大的改革試點,選擇恰當時機,選取一至兩個地域范圍不大,市場基礎好,對行業沖擊不大,當地政府支持的地區進行試點。試點地區全體保險公司和中介機構必須共同參與,新增營銷員嚴格按照勞動法規依法用工,激勵考核機制不得有增員利益和血緣關系。
營銷員學歷擬提高至大專
門檻不高,整體素質參差不齊是外界對保險營銷的第一印象。為構建素質較高、可持續發展的保險營銷隊伍,保監會在《意見稿》中提出了5年的時間表。
據悉,為提高準入門檻,保監會將下達保險營銷素質五年持續改善計劃,提高準入門檻,將報名參加資格考試的學歷要求提高至大專,同時允許保監局根據實際情況在向保監會備案后適當調整學歷要求。
此外,《意見稿》表示,要借鑒日本等國的經驗,由行業協會研究留存率、續保率、退保率、投訴率等有關人員和業務質量的關鍵性指標。同時,保監會和行業協會共同下達保險營銷五年持續改善標準和計劃,要求保險公司報告各階段改善進度,由行業協會組織落實,保監局監督。未按期達成行業要求的公司,采取限制招聘,限制考試和執業登記人數,限制分支機構批設等措施。
一些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保監會要求保險營銷員要有大專以上學歷,但在基層地區,高中學歷還是可以進的,特別是農村一些大媽大姐級的業務員,學歷大多不高,但人家是帶單進入公司的。雖然這幾年一直在說提高營銷員素質,但是高學歷的人群來做保險營銷員的人是少之又少。
險企面臨成本壓力
對于此次《意見稿》的相關規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一些保險業內人士進行了交流。
某險企的劉先生表示,他支持保險營銷員轉為正式工,但是這樣做保險公司成本壓力會非常大,改革的壓力也會很大。以培訓費為例,劉先生介紹,目前營銷員考代理人資格證的費用以及每年36小時培訓的費用基本上都是由營銷員自己承擔。劉先生認為,保險公司營銷員轉為正式員工,保險公司的壓力會比較大,特別是一些營銷員人數較多的大型保險公司。
而某險企的業務員趙先生認為,他很期待保險營銷員轉為正式員工,但他覺得保險營銷員轉成正式員應該只會保險公司的一部分業務員(如績優業務員),或者是某個新興渠道的業務員。他也認為,任何一家公司如果突然增加幾十萬的員工,對這家公司來說成本壓力都是非常大的。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事實上,此前已有個別外資保險企業嘗試過“員工制”,但業務增長不明顯,“一方面基本保障讓保險公司人力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還可能在企業內部養一批懶人,員工制如果處理不當,產生的問題也不少。”(劉鋒)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