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險企年報收官 謹慎看待今年市場
28日晚間,新華保險發布2011年年度報告,至此,四大上市險企2011年年報全部披露完畢。受去年資本市場震蕩和國內壽險市場調整影響,四大險企總體表現差強人意,2011年共實現凈利潤489.18億元,相較2010年的617.44億元,平均同比下滑20.77%。
新華保險公布的首份上市后“成績單”顯示,2011年公司實現凈利潤27 .99億元,同比增長24.5%,業績增速居首,每股收益1.24元,同比下降34%;中國平安去年凈利潤194.75億元,同比增長12 .5%,每股收益2 .5元/股,同比增加8.7%;中國太保去年凈利潤83.13億元,每股收益0.97元,兩項指標均同比下降2.9%;中國人壽去年凈利潤183.31億元,每股收益0.65元,同比均下降45.5%。
對于今年的投資環境,各險企大多持審慎態度。新華保險認為,在當前的國內外環境下,指望經濟基本面和資本市場有較大驚喜顯然不切實際。中國人壽認為,今年市場依然會比較復雜,他們將考慮適度控制權益類投資占比特別是股票投資占比。中國太保表示,今年將延續去年的策略,對權益資產比例進行控制,總體處于防御狀態。中國平安表現“相對樂觀”,雖然今年股市有不確定性,但與去年相比,性質有所不同———去年是宏觀政策、經濟增長、信貸情況等都不明朗,今年這些因素均已明朗,只是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個過程。因此今年投資總體上依舊維持去年策略,加大固定收益投資,同時將審慎抬高權益倉位。
加大固投降低權益 去年投資以防御為主
顯而易見,去年資本市場總體低迷的行情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各家險企的業績。盡管后期險資多奉行以防御為主的投資策略,大幅提高固定收益類配置,降低權益類風險,但最終的結果依然只能讓人一聲嘆息。
中國人壽去年凈投資收益率為4.28%,但考慮股權型投資減值等因素后,公司總投資收益率僅為3.51%,同比回落1.60個百分點。在各渠道占比上,定期存款比例由2010年同期的33.05%提升至34.84%,股權型投資比例由2010年同期的14.66%下降至12.17%,但權益類資產的倉位在三家上市公司中依然最高。
2011年太保實現凈投資收益率4.7%,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總投資收益率3.7%。2011年末固定收益類資產占比85.6%,較上年末提高2.9個百分點,新增固定收益類資產871.09億元,重點配置于收益率較高的協議存款、銀行次級債和債權投資計劃。
新華保險去年凈投資收益率為4.1%,較上年的3.8%有所上升,但因投資資產減值損失等,當年總資產收益率下降0.5個百分點至3.8%。具體來看,新華保險去年大幅提高定期存款的投資比重,定期存款在投資資產中占比為32.9%,同比提高14.0個百分點;債權型投資在投資資產中占比為50.9%,同比降低5.3個百分點;股權型投資在投資資產中占比為7 .8%,同比降低5 .5個百分點 ;現 金 及 現 金 等 價 物 在 投 資 資 產 中 占 比 為5.6%,同比降低3.7個百分點。
中國平安年報數據顯示,去年凈投資收益率4 .5%,總投資收益率為4 .0%,低于2010年的4.9%。中國平安副首席投資執行官陳德賢在分析財務數據時指出,如果再加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浮虧43億元,調整后全年的綜合投資收益率只有1.66%。但由于公司第3季首次將深發展并表后銀行類資產的影響提升,因此也難以直接與去年同期的數字做對比。
銀行股最受青睞
2011年,險資延續以往對金融股,尤其是銀行股的一貫偏好。除繼續持有工行、建行、農行外,中國平安去年下半年又新進了交行和浦發;中國人壽的十大重倉股中有民生、招行、建行、農行、工行、浦發;中國太保則在去年上半年已配置建行、工行、農行、招行的基礎上新增了交行,最近,太保更以42.16億元買下浦發銀行5.06億股。
“目前銀行股估值水平仍處于低位。”在27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中國人壽副總裁劉家德表示。
除了估值低,穩定的高分紅也是險資集體重倉銀行股的主要原因。中國平安副首席投資執行官陳德賢在年報發布當日稱,分紅穩定、信用評估穩定、盈利增長穩定、有一定流動性是他們選股的標準,而銀行股恰好能同時滿足這四個標準。據統計,在去年股市疲弱的情況下,中國平安擲368億買入的銀行股不僅沒有虧,還分得8億紅包。他還稱,今年仍然看好銀行股。
中國太保董事長高國富也在業績會上公開表示看好銀行股,銀行股投資依然成為太保十分看重的投資標的。
加大新渠道投資項目開發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常規投資外,各公司還紛紛加快推進新渠道投資能力建設及投資實踐。2011年,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先后發起設立五個債權投資計劃,合計金額156億元,保持了在債權投資計劃業務方面的保險行業領先地位。投資總額為40億元的“太平洋———上海公租房項目債權投資計劃”是保險行業內第一個不動產金融產品;投資總額為210億元的北京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是公司協調保險業內多家資產管理公司共同發起的、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債權投資產品。2011年末另類投資在投資資產中占比為7.3%,較2008年末提高了5.0個百分點。
中國人壽去年在保險行業內率先通過股權投資能力備案,為開展另類投資創造條件。完成業內第一單股權基金投資項目,向北京弘毅貳零壹零年股權投資中心承諾投資金額15億元(截至去年底已向其支付8.80億元);加大基礎設施債權計劃配置力度,新增投資項目14個,債權計劃投資同比增長129.1%,項目金額154.1億元;認購北京市不動產投資計劃,投資金額33億元。
中國平安副總經理兼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也透露,在不動產投資領域,2012年公司將繼續積極參與保障房建設,目前正在尋找機會,部分項目已在談判中。
償付能力普遍下降
在去年行業減速和資本市場持續動蕩的影響下,部分公司償付能力出現下滑。年報顯示,中國人壽2011年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70.12%,盡管高于150%的監管要求,但對比2010年211.99%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已有較大幅度下滑。
劉家德表示,去年10月中國人壽發行300億元人民幣的定期次級債務,提升中國人壽償付能力50個百分點左右。今年擬在境內向符合相關監管規定的合格投資者發行不超過380億元人民幣次級定期債務,屆時中國人壽償付能力可望達到200%左右,這是比較合適的水平;同時,擬在境外發行80億人民幣或等值外幣的融資工具。不過,該計劃目前來看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需要監管部門的審批。而且在境外融資上商業銀行做得比較多,但保險機構使用此工具較少。
中 國 平 安2011年 末 償 付 能 力 充 足 率 為166.7%,此前平安宣布未來將擬發行不超過260億元的A股可轉債。對此,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表示,260億元資本的補充將會使中國平安集團的償付能力提升約24個百分點至190%,可以滿足集團2-3年的資金需求。
但由于可轉債從審批到發行大約歷時6至9個月,“遠水救不了近火”,因此部分分析人士稱不排除中國平安在發可轉債之前會再發次級債以補充資本金,建銀國際高級分析師余君峻預計平安將再發行至多不超過110億元人民幣的次級債。
數據顯示,2010年底,新華保險的償付能力僅為34.99%;去年公司通過上市前股東增資和A +H發行上市,償付能力充足率已躍升至155.95%,但仍然是四險企中償付能力最低的一個。29日下午,新華保險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陳國鋼表示,公司已向保監會申請了100億元的次級債和50億元的混合資本債。目前正在審批中,爭取二季度得到答復。
比起上述同仁,太保顯然是手中有糧,心里不慌。數據顯示,盡管2011年底太保償付能力充足率較上半年下降14個百分點至284%,但仍處于行業中較高水平。高國富表示,該公司自2007年A +H股上市集資500多億元,并于2011年末安排太保壽險發行了80億元次級債,至今向旗下壽險及產險公司注資400億元左右,目前手頭還有180多億元的資本金,因此短期沒有增資方案。高國富表示,保監會希望國內各保險公司以創新手段來實現資本補充,未來太保的增資方案將會有更多的選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