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05日 19:17
來源:映象網-新聞廣播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電子優惠券成為時髦的消費工具。然而,在帶來實惠的同時電子優惠券也暗藏一些消費陷阱。
最近,鄭州市民小丁在手機客戶端上預定了一家正在打折促銷的賓館,然而在付款時小丁發現電子優惠券并不優惠。
(出錄音)“當時(房間)價格是299,到那之后我隨口問像這個平時銷售多少錢,然他跟我們說189,我本想圖便宜沒想到比正常情況下還貴。”
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電子商務平臺,用戶只需要在智能手機中下載優惠軟件終端,并將餐飲、服裝等店鋪的電子優惠券出示給店員,就可以獲取此優惠。但是一些消費者在使用時卻遭遇了現實的尷尬。
(出錄音市民一)“上個月我下了一個電子優惠券的終端,然后一個月之后我這手機莫名其妙的停機了,我去查就發現被扣了30多塊錢。但是之前它并沒有提示我會被扣多少錢。”
(出錄音市民二)“不知道是什么人給我發短信,說那房降價了,很煩。就擔心自己的信息被泄露。”
事實上,用戶的個人信息、電話號碼、使用過哪些優惠券、甚至去過哪些地方購物等信息,都會被應用軟件收集并有可能泄露。對此,軟件開發工程師盧錚建議消費者謹慎使用電子優惠終端:
(出錄音)“所有優惠券都是從應用程序產生的,應用程序內部可能有一些相關的非法操作會做一些吸費程序,甚至可能侵犯的個人隱私,這是非常不安全的。”(河南臺記者溫曉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