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4日 10:43
來源:映象網
全國人大代表張全收
映象網訊(大象融媒映象網北京特派記者 秦雯 阮海峰 王韶卿/文 段晉哲/圖)“要實現鄉村振興就需要在農村儲備人才,讓人才回到鄉村。”全國人大代表、上蔡縣拐子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全收說,未來的新型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的人,是真正的農業繼承人。
通過現代化農業產業吸引農民回鄉就業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張全收關注報告中涉及“鄉村振興”的每句話。“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制定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
“農村發展沒有人才帶頭,沒有人才儲備是不行的。”張全收說,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向產業轉移以及新生代農民工對土地的“陌生”,留守在鄉村的人們呈現出總量相對不足、整體素質偏低、結構不盡合理等問題。
“鄉村振興,這么多年城市發展很快,農村發展也要平衡。”怎么拉動農村?張全收認為,首先,國家有頂層設計,而這個設計不是修條路、搞個綠化帶,是要有長遠的大布局。
“其次,振興靠經濟,經濟輸血和造血并重,人才必不可少,要在創新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制上下功夫。培養農民進行職業教育,通過現代化農業產業吸引優秀農民回鄉。”張全收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錢、地、人”等要素都需要供給,最終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的局面,讓鄉村真正美麗富足。
希望更多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因為對農村有深厚的感情,張全收特別關注外出務工人員,為他們搭建就業平臺,但現在他更傾向于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一個人帶動幾個人,幾個人帶動一片人,共同投入到火熱的新農村建設中來。”
張全收有個響亮的綽號——“農民工司令”。近20年來,他累計幫助農民工就業200多萬人次,為農民工帶來100多億元勞務收入。他從外出打工到返鄉創業,親眼見證了農村這些年的發展和變化。
從農民工外出主動找工作,到企業用工難主動尋找農民工,在張全收看來,這個變化背后反映著廣大農村的發展和人力資源市場的變遷。
“原來農民工想找個好工作特別難,而且工資低,待遇差。現在是企業想留住農民工特別難,大家不缺活兒干。農民工的素質越來越高,眼界越來越寬,學歷也普遍提升,這是好事。”張全收認為,改革開放初期到中期,農名工只能到沿海打工,2008年之后沿海城市產業轉移,內地開始大力招商引資,農民工打工地點發生了改變,如今農民工找工作也變得挑剔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