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2日 10:30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大象融媒映象網北京特派記者 阮海峰 秦雯 王韶卿/文 段晉哲/圖)黨的十九大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描繪了一幅激動人心的生態環境保護藍圖。到2020年,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族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龔建明表示,近幾年來,在中共中央的決策部署下,各級黨委和政府、各部門和社會各界扎實工作,攻堅困難,霧霾治理問題取得明顯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位置,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龔建明說,“這些重要戰略思想推動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和全局變化,治理力度大,政策舉措實,執法督察嚴,環境改善快。”
龔建明介紹,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還加大了立法制度,如,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環境保護稅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做到環境保護有法可依。加大了監督力度,人大依法督察,查法律的貫徹落實;中央環保督查,查地方領導重視環保情況;企業檢查,大力整治京津冀及周邊‘散亂污’企業。加大了綜合治理力度,推進環評制度改革,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推動解決散煤燃燒、機動車尾氣、建筑揚塵、秸稈焚燒等大氣污染重點問題,加強投入力度,創新支持方式,2017年中央財政用于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支出超3000億元。加大宣傳力度,圍繞環保工作積極向公眾闡釋政策,托大攻勢,通過報紙、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及新聞網站積極開設環境保護專欄,加強宣傳,解讀政策,普及環保知識和法律法規,報到先進典型,曝光違法案例。
龔建明表示,接下來,政府機構設置可能將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保護職能將進一步加強完善,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出臺土壤污染防治法,推進土壤污染管控和治理,不斷夯實土壤防治工作基礎;開征環境保護稅,有利于解決排污費制度存在的執法剛性不足,有利于提高納稅人環保意識和遵從度,有利于構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綠色稅制體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按照未來五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到2021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基本實現霧霾嚴重城市化地區的散煤供暖清潔化;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開展全民綠色生活方式,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推行綠色辦公,倡導簡約、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創建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