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05日 19:37
來源:映象網
全國人大代表馮琪雅
映象網訊(大象融媒映象網北京特派記者 阮海峰 秦雯 王韶卿/文 段晉哲/圖)“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民營經濟也不斷壯大,民營企業內部的商業賄賂、職務侵占等案件時有發生。”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馮琪雅接受映象網采訪時表示,這不僅使企業自身蒙受巨大經濟損失,也干擾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破壞了社會經濟體的健康發展。
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貪腐案件應當一視同仁
馮琪雅介紹,民營企業發生貪腐案件時想要立案時往往困難重重,即使立案了,量刑和執行力度往往比公職人員弱,造成犯罪成本低,不利于遏制民營經濟貪腐現象的滋生。”
“由于懲罰相對較輕、犯罪成本較低是民營企業貪腐現象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對此,馮琪雅建議應加大民營經濟內部貪腐懲治力度,“同樣是利用職務之便將單位的財產非法據為己有,對于國企是按貪污罪處理,立案標準是3萬元,最高可以處無期徒刑或死刑;對于民營企業則是按職務侵占罪論處,立案標準是6萬元,最高可以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馮琪雅說,實際上,貪腐案件對國企和民企財產造成損失,理應獲得同樣的重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
民營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為了減少民企內部貪腐現象,保障民企財產安全,建議在涉及貪腐案件的量刑上,將民企和國企一視同仁。
建立民營企業誠信記錄 對于有貪腐前科的企業和個人列入“黑名單”
黨的十九大對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作出了重大決策部署,在各省份成立了監察委,實現了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相形之下,民營企業缺乏權威高效的監察體系,也沒有反腐斗爭的統一領導,立案與批捕效率也較低。“建議公檢法體系能夠積極幫助民營企業打擊內部貪腐案件,幫助企業完善風險控制體系。”馮琪雅說,還需要指導企業建立預防腐敗機制,在企業廣泛開展法律知識宣傳和風險防范知識講座。
同時,希望工商和公檢法體系能夠聯網,建立民營企業及其高管的誠信記錄,對于有貪腐前科的企業和個人應當列入“黑名單”。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要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只有加強民營經濟的法治建設才能正本清源、形成市場公平競爭,才能使民營企業朝著習主席期望的方向邁進,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