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 18:52
來源:映象網
【編者按】沿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譜寫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11月15日起,河南廣播電視臺推出《學習十九大 廣電十九談》大型系列評論,今天播出第九期。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古往今來,城市都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最高體現,是一個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動機”。對此,各級干部早已耳熟能詳。這些年,中央反復強調“新型城鎮化”和“城市群”,是在不斷提醒我們,當下的城市化,還與中國夢的目標有較大差距。
河南是經濟大省,但不是經濟強省。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河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原因很多,帶有標志性的是,近代以來河南一直沒有發達的大城市。就是目前的城市化率,也不到全國的平均線。
城市化的核心是外來人口市民化。實現市民化,戶籍制度改革很重要;創造條件、提供方便,讓外來人口長期住下來,更為重要。
城市不可缺少人才,更不可缺少普通勞動者。人類的正常活動,幾乎都是為了自身更健康、更舒適、更安全、更愉悅。科技創新成果中的多數,也將直接或者間接轉化為新的最終消費品。所以,與衣食住行和精神需求相關的產業,將是永遠的朝陽產業。而這些最終消費和服務的提供,恰恰來自數量龐大的普通勞動者。忽視他們,就是忽視了城市發展的根本。
安其居,才能樂其業。對于引進的人才,政府不難解決他們的安居問題。對于數以百萬計的外來人口,主要還得靠市場。如何讓這些人擁有與工資相匹配的住房,沿海一些城市的經驗可資參考。比如深圳,那里集體土地上的房屋,自發形成了規模可觀的租賃市場,容納的居民至今還占全市人口的半數。深圳每一代杰出企業家,如華為的任正非、大疆的汪濤,都有在那里居住、辦公的經歷。低廉的房租、規范的管理,讓他們有了融入城市的過渡期。
外來人口真正將城市當成自己的家,才不會有短期行為,才可能涌現大批優秀的技工、敬業的清潔工、負責任的快遞員、充滿愛心的保姆和童叟無欺的小商販,這個城市的制造業才會高質量、服務業才會高檔次、社會文明才會高水平。
做到以上這些并不難。只要“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換位決策,就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了。
歷史告訴我們,城市強則中原強,如漢唐的洛陽,如北宋的開封。為了再現強大的河南,讓我們先把城市強大起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