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7日 08:52
來源:映象網
李震廷接受采訪
映象網訊(記者 燕子丹 文/圖)高爐卷揚設備、大型備件更換、殘鐵吊運等等,都離不開起重工的操作,李震廷所在的起重組在煉鐵廠是提供24小時服務的班組,遇有吊裝等專業疑難問題,大家都會咨詢他的意見,經常有領導或同事對他說這樣一句話:“老李,你來了,我的心就踏實了……”李震廷接受記者采訪時笑著說。
善于總結 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與安全
李震廷是安鋼工程技術總公司煉鐵維檢部的一名普通職工,主要負責起重工作,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吊上吊下、吊起吊落,安全高效地完成各種吊運任務。多年來,他看到工作中的難點,總有一種想改掉它的欲望,這種欲望也始終在推動著他。要做一個不怕吃苦受累,但是不能只做甘愿吃苦受累的人,能改掉的一定想法改掉它,要養成一個干巧活,巧干活的工作習慣。而他也正是把這個習慣應用到生產檢修中,解決了多項制約生產的難題。
如《高爐爐喉保護板在線更換》。高爐爐喉保護板,經過長時間爐料沖刷脫落,需要及時更換,以保護冷卻壁。因保護板在高爐爐喉位置,內部高溫環境,人員無法進入爐內工作,又因沒有專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給更換高爐保護板帶來很大難度。針對以上難點,在檢修期間和平時工作中,李震廷多次到高爐觀察,深夜在家畫草圖分析論證,幾經反復,最終我結合現場情況,設計出《高爐爐喉保護板在線更換》先進操作法,該操作法利用高爐定修機會,不用爐內進入,在外部操作成功實現在線更換爐喉保護板。此操作方法可改善施工環境、降低勞動強度,高爐全套更換可創直接經濟效益40多萬元。
今年,李震廷和團隊研制了《快速更換高爐十字測溫裝置》。高爐十字測溫是一個安裝在爐喉,檢測爐頂溫度及氣流分布的重要設備,但是由于其自身較長,90%都在高爐爐體內部且高溫煤氣工作環境,更換時對高爐的休風時間會產生很大影響,更換技術難度高,檢修人員多使用工具多,相互配合復雜,職工勞動強度大,安全系數低,每次檢修需要十幾個小時。圍繞這個難題,我和我的團隊多次在一塊商討研究,設計了高爐十字測溫快速更換裝置,實現了安全快速更換,大大提高了更換工作的作業效率,每更換一個十字測溫可以節省檢修時間10小時左右,從改造前的電焊、起重、鉗工三個工種,二十余人的工作量縮減至5人,降低了檢修難度,更換過程實現了標準化。
更換高爐彎頭,原來需要十幾個人辛辛苦苦干兩三個小時,李震廷在工作中琢磨研究,發明了“快速更換高爐彎頭裝置”,利用該裝置更換高爐彎頭,五六個人半個小時輕松完成,工作效率提高5倍以上,此項成果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他還研制發明了“鋼絲繩自動鎖緊卡鏈”、“多功能吊裝梁”、“工具房加裝活動欄桿”、“重型電動扳手使用適位器”、“快速定位器”等十幾項創新成果,并在生產檢修中廣泛應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李震廷在工作中
2016年,李震廷勞模工作室制定了《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團隊創新創效方案》,以“技術創新、生產創效”為抓手,通過勞模、先進工作者的示范引領,以點帶面,促進在科技研發、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作用落地,逐步建成先進的梯隊式隊伍。在夏季,工程技術總公司組織全廠起重工,分三批來勞模工作室學習交流,他給大家講解了多年從事起重工作的經驗和體會,積極發揮“傳幫帶”的作用,鼓勵大家在工作中創新創效。今年,他和我的勞模工作室團隊圍繞生產實際設立公關課題16項,目前已經完成8項,實現產值360萬元;剩余的8項課題也接近尾聲,將在年底全部完成,完成后預計可產生經濟效益486.6萬元。
發明創造 獲得多項專利
“只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失敗找理由”是李震廷常掛嘴邊的口頭禪。自幼喜歡鼓搗些小發明的他,看到工友們長期從事臟、累、苦、險的工作,便想怎么才能用智慧勞動代替蠻力勞動,于是我時刻視降低煉鐵生產成本、減輕職工勞動強度、節省檢修時間為己任,日夜奔忙在繁瑣枯燥的維修戰線上,先后完成“快速更換彎頭裝置”、“多功能吊裝梁”、“叉車配備吊具”、“鋼絲繩自動鎖緊卡鏈”、“閥門專用吊具”等技術成果和創造發明50多項,研發創新項目13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項,小發明5項。
榮譽等身 再接再厲
李震廷是工程技術總個公司在技術創新、設備革新領域的佼佼者,被職工們秤為“業余發明家”,曾被原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譽為“視學習為生命,視創新為使命”的新時代技術工人。2005年被評為安鋼集團公司先進生產工作者;2006年在安鋼“五個十”評選活動中榮獲“十件典型事跡”之一;2007年被評為集團公司首席操作技能人才;2009年,被評為河南省勞動模范;2011年被評為首批河南省“創先爭優”黨員之星;同時也是河南省管企業拔尖技能人才和2011年的“感動安陽年度人物”;2015年4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