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03日 17:10
來源:映象網-新聞廣播
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在北京舉行。不少“草根”通過新聞廣播向大會建言獻策!
喬濤濤 鄭州廣播電視大學教師
建議:中部地區全民學習型城市建設處于爬坡階段,需要政府加大財力投入,尤其是以社區為主體的學習陣地建設,并培育更多的學習共同體。期待能在學習型社會上有更多的舉措。
張楠 和勤公益社負責人
建議:近年來,我國慈善公益事業蓬勃發展,公益組織,社工機構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志愿服務范圍,參與人員不斷擴大,慈善公益事業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2014年11月24日,國務院下發《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將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提高到全面深化改革國家戰略的高度。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急需培養一批適應現代化公益慈善事業發現的專業人才。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培訓體系里還沒有完善的慈善公益人才培養機制。沒有專門的慈善公益學會。
建議:1.教育部民政部就設立慈善公益專業學位進行論證,調研。2.在全國專業學位指導委員會設立專門委員會。3.在高校設立大專,本科,研究生不同層次的核心課程。4.鼓勵高校設立專門的慈善公益院系。
李祥 個體商戶
建議:建立完善的電價與上游煤炭價格聯動機制。目前國內電力主要靠煤炭發電,上游煤炭價格時有波動,當煤炭價格下跌時,是不是應該適當下調電價,惠及民生,讓利與民,打破電價只升不降的格局。讓合理的電價更好地服務工業建設,降低老百姓的生活成本。
王龍 企業員工
建議:留守兒童安全問題,2014全國各地陸續出現多起兒童拐賣,虐待事件,政府是否可以成立更多的福利性托管中心或者學校,解決留守兒童的安全,就學問題。
另外,霧霾天氣越來越多,空氣質量也日趨下降,城市擁堵現象越來越嚴重,怎樣合理布局交通出行方式(如地鐵,輕軌,公交),降低經濟發展付出的環境代價。
李影 培訓機構老師
建議:據調查,很多關注中國教育發展動態的家長認為,目前實施的新課改方向是正確的,到操作是失敗的。很多教育新舉措在相當多的學校形同虛設,目前中國的教育該沒有走出唯分數論的怪圈。如何看待這種現狀?中國教育的明天在哪里?
袁海軍 豫殘聯盟公益發起人
建議:關注殘疾青年就業,幫助殘疾青年走上社會、融入社會、參與社會,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它既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鄭州市海軍助殘志愿互助中心從現實殘友調查及有關組織發布信息中了解到,目前,殘疾青年在就業方面存在“兩低一高”現象,即就業率低、工資水平低,但工作滿意度高。雖然在業殘疾青年中近三成自感同工不同酬,收入比相同工作或相同崗位的非殘疾人低,但是在業殘疾青少年中近5成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滿意,僅有約一成的殘疾青年對目前工作不滿意。對處于勞動年齡的殘疾青年而言,能就業本身會令其比健全人更容易獲得工作滿意感。因而促進殘疾青少年就業的政策制定及時實施,效果將具有良好的放大效應。落實才能實施及改變!
趙寶城 網絡微商
建議:建議農產品能回歸真正的農業,少打化學劑藥品,少施對土地有損害的化肥,電商與微商是連接農戶與用戶的橋梁,在中間起到很大的作用,一邊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與服務,另一邊與農戶一起解決農業的生產困境以及為產品銷售破局。我做的是農業,中國的農業目前現況,無法大規模發展現代農業,我希望國家能加快土地改革步伐,讓現代化農業,規模化農業有更廣闊的前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