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 14:41
來源:映象網-新聞廣播
冬閑時節,鄢陵縣馬坊鄉前陳村一個農家小院里,牛德功老人自發籌建的“憶苦思甜博物館”顯得格外熱鬧,十里八村來參觀的鄉親們絡繹不絕。
這是最早的老百姓用燈,后來又發展到這樣,這個燈也有100多年了,再后來就是用這個馬燈,現在都用電,說明國家發展的很快......“憶苦思甜博物館”位于牛德功老人家的二樓,一走進展廳,剛好碰到他正向參觀的村民們講解展品,展架上擺放著農具、鎖具、票證等近現代家庭生產、生活、社交等方面的實物1000多件。
今年68歲的牛德功出身貧寒,是共產黨、新中國讓他過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喜歡收藏的他決定辦一個能夠教育下一代的展覽館:“你光放家里也沒有啥教育意義,不如教育人,教育教育學生,憶苦思甜呀,回顧回顧以前的歷史,看看現在的發展。”
聽說牛德功辦博物館,不少村民把自己家里的老物件捐獻出來供展覽,十里八村的鄉親們都來參觀。村民:“像我這個年齡段的,有好些我也不知道,叫不上名字,不斷看看,自己也學點東西。”
村民:“來這看看,回顧以前看現在,變化大得很。”
不僅得到了村民們的支持,村小學還把這里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們來參觀,這讓牛德功老人對辦好博物館更加信心十足:“沒事了還得跑、找,特別是找農具,舊社會老百姓用的啥,到現在發展到哪一步,說明社會主義好。”(河南臺記者黃松旭、許昌臺記者楊紅彬、趙軍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