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09日 14:40
來源:映象網-新聞廣播
在鶴壁市山城區的楓嶺公園,有一支群眾自發組織的寒花香藝術團,他們不圖名不為利,堅持15年義務為群眾演出豫劇名曲名段400多場,深受百姓喜愛。
寒花香藝術演出團成立于1997年7月29日,團長馬志今年72歲,曾經是豫劇名丑牛德草先生的琴師。1995年退休的他由于弦拉得好,又受演員和戲迷的喜歡,于是,想著組建一只義務演出團,滿足廣大戲迷愛好者的需求。馬志:(出錄音)“我搭這個平臺就為鶴壁市喜愛豫劇的同志、下崗工人、退休工人、吃低保的同志,讓他們來看戲。”
由于是義務演出,沒有經費,沒有贊助商,置辦樂器、服裝、化妝品、場地等一切費用只能靠自己。面對困難老馬沒有放棄,因為有志同道合的人支持他。演員王寶琴:(出錄音)“在這15年之中,再苦再累,我看見下面的老百姓這么熱情,我也是非常感動。”
從建團之初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41個人,寒花香藝術演出團除了鞏固老陣地,堅持義務演出外,還下農村、進廠礦、到學校免費為鶴壁以及周邊安陽、濮陽等地群眾義務演出400多場,觀看人數達到60萬人次,市民趙社閣:“15年來不辭辛苦堅持每周日照常演出,我向這個劇團表示深深的感謝,祝他們永遠發展下去。”
鑼鼓一敲,能把憂愁唱跑、心情唱好。團長馬志和他的隊友們一樣“為百姓演出,只圖開心”。馬志:(出錄音)“我想起古人兩句話‘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只要在我力所能及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這個‘老黃牛’會一直拉到‘西山落’。”(河南電臺記者李德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