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5日 15:40
來源:映象網-1074綠色頻道
宜家召回2900萬個“奪命抽屜柜”但不涉及中國,并且回應稱符合中國標準!如此“雙標”一時引發輿論關注。
數據顯示,2016年宜家產品召回中,中國有兩次未與其他國家同步,包括FROSTFRI冰箱和馬爾姆系列等抽屜柜。而在2014-2015年間,宜家10類產品召回,8次不涉及中國。相比之下,美國僅有一次被“落下”。
記者發現,中國是宜家在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場,2012年-2015年三年間銷售額接近翻番。但是,目前仍然只占宜家在全球總銷售額的3%左右,并非最大的幾個市場之一。而本次召回馬爾姆系列等抽屜柜,更多是因為北美較為嚴格的產品質檢政策,包括宜家最大市場德國、本部瑞典在內的官網都未貼出召回公告。
專家:產品召回區別對待 是帶有歧視的行為
休斯敦大學法學院消費者法中心的大衛·M·蒂德教授告訴法晚記者,召回過程中持雙重標準,對于大型跨國企業來說的確是經常存在的事情。商家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口碑,同款商品在各國召回中存在不同的標準,被召回商品可能符合另一個國家的標準,商家就不作為。從法律上來說,這并沒有違法,但是這對該國的消費者來說是極不負責的做法,該國政府和消費者也可以使用相關的權利進行維權。
“對于宜家‘奪命抽屜柜’,在美國也已經爭執了很長一段時間,宜家最終同意召回多款抽屜柜,其實是消費者的勝利。但是每個國家對于相關物品不同的規定以及安全標準是不一樣的,這取決于居民收入、消費水平、發展水平等。一些沒有爭取召回機會的國家,消費者很可能成為未來的受害者。”蒂德說,企業為了自身利益不進行全球召回,是鉆了漏洞,同時也是帶有歧視的行為。宜家的這一做法似乎是在敷衍美國相關部門的警告和要求。
追訪宜家:召回為何避開中國?
宜家中國區公關經理許麗德接受法晚記者采訪時表示,宜家抽屜柜采用歐盟和中國強制標準條款要求,無任何技術差異。需要按照產品使用說明將抽屜柜固定在墻體上,以防傾覆風險。
歐盟標準EN14749家用和廚房儲物柜及工作臺——安全要求和測試方法要求:為防止傾覆風險,可以將家具固定于墻體。中國國家強制標準GB28007兒童家具通用技術條件要求:所有高度大于600mm的柜類產品,應提供固定產品于建筑物上的連接件,并在使用說明中明示安裝使用方法。
雖然宜家產品符合所有所在國家和地區的強制性標準要求,并且明示安全要求和警示說明,清楚地告知消費者必須將家具固定于墻體上,但美國CPSC要求宜家需符合推薦性標準ASTM F2054。
在美國編號為ASTM F2057-14的衣物儲藏單元標準安全細則中,詳細規定了穩定性實驗時抽屜柜的開門角度、抽屜拉出長度、施加重量等要求。宜家(中國)此前表示,由于北美地區有一個特殊的標準,要求柜體不固定在墻上時也必須不能傾倒,因此宜家在美國和加拿大實行召回。
“如果有安裝錯誤的顧客,您可以通過宜家網站www.ikea.cn或者撥打免費電話400-800-2345免費獲得防傾倒安裝配件。同樣該配件也可以在任何一家宜家商場免費領取。”許麗德說。
評論:如何讓宜家的“姿勢”好看一點
長期以來,宜家一直把自己塑造成時尚潮流、親民、品質過硬、風格獨特且價格低廉的品牌,在中國也確實擁有不少的“粉絲”。中產、白領、追趕時髦的人們,也總愛動不動就去宜家看看。
只不過,這個美好的“姿勢”現在打了折扣,當“馬爾姆”抽屜柜因為傾倒導致兒童傷亡,在北美召回后,宜家并不打算在中國市場采取同樣的措施。理由竟然是,北美召回是基于當地標準,中國不召回,是因為符合中國的標準。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中國新聞網的報道稱,根據中國兒童家具強制性國家標準《兒童家具通用技術條件》要求,所有高桌臺及高度大于600mm的柜類產品,應提供固定產品于建筑物上的連接件,并在使用說明中明示安裝使用方法。盡管宜家也在號召消費者將柜子固定,但顯然,“馬爾姆”系列自身并沒有做這樣的準備,今后是否提供固定配件與說明也無進一步說明。
據媒體報道,宜家存在傾覆風險的家具還遠不止“馬爾姆”一個系列,而是涉及到102個子系列抽屜柜,其中在中國銷售的有22個。也就是說,問題遠遠不止已經浮出海面的這些。
為此,新華社發文建議宜家嚴格遵守中國法律,“不能只談標準不談責任,更不能只談標準不談法律”。還有專家認為,宜家的問題不是“標準不同”而是“設計缺陷”,實際上,中國的相關法律和質量標準都是完善的,“即使沒有強制性標準,企業出于對中國消費者的安全保障義務也應及時召回”。
媒體言之鑿鑿,更顯得宜家單方面強調“符合中國標準”的“姿勢”很是難看。但和宜家這樣的企業談道德、談責任、談義務,似乎也顯得過于蒼白。既然產品安全性是硬指標,那用“情懷”來說服宜家顯然也是不夠的。除了“情懷”,糾正其錯誤“姿勢”,還要真正讓輿論與法律發揮作用。
有一點必須注意到,就是宜家在北美召回問題家具,也不是主動的,并非因為其只對北美消費者盡義務、負責任。起到關鍵作用的是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在一個又一個案例發生后,正是這一機構與宜家美國進行了交涉,才導致宜家做出召回的決定。
在中國,能起到這一作用的,包括工商部門、質檢部門。在約談時,除了對商品提出安全性的要求以外,還應該明確告知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國際通行的商業規則,告訴他們出了問題將面臨什么樣的后果,包括賠償和處罰。賬算清楚了,壓力也就到了,相信精明至極的宜家不會因小失大,不會再站在原有立場上詭辯下去。
同樣,消費者也應該知道,召回不召回在宜家,選擇權卻在消費者一邊。企業的口碑是最核心、最值錢的東西,如果消費者處于自身安全考慮,對產品采取更為謹慎的態度,相信宜家的“姿勢”也會變得好看一些。所有的權益,都不是白給的,都是依法爭取來的,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了。(評論員/程赤兵)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