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27日 19:05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鄭州9月11日電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馬淑萍10日在鄭州農產品期貨(棉花)高峰論壇上分析今年棉花生產形勢時說:今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基本與上年持平,但棉花的長勢、生理期總體上推遲,長勢不如常年。
馬淑萍說,農業部統計,今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跟上年基本差不多,大約7400萬畝。三大棉區中,黃河流域棉區比上年略減,西北、內蒙古棉區基本持平,長江棉區略增。由于棉花在播種期間遭遇了低溫、陰雨,整個生長期都推遲了;生長過程中南方遭遇幾次大雨,北方遭遇干旱,除江蘇、河北以及湖南長勢較好外,其他省份棉花沒有搭起豐產的架子。今年棉花的產量要靠后期,關鍵看9月和10月。如果這兩個月沒有大的自然災害,奪取棉花好收成還是有可能的。如果后期氣候不好,對今年棉花生產,穩定去年的棉花產量就是一個考驗。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植棉大國,近十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平均占世界的15.7%,總產占世界的26.9%,最高的年份達到30%,單產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3.8%。
馬淑萍介紹說:“從2001-2008年,我國紡紗用棉每年平均以10%的速度遞增,而同期棉花產量只有5.8%的增長速度。目前我國紡織工業用棉大約在1000萬噸,而棉花產量‘十一五’前4年平均年產量為706萬噸,國產棉花只能滿足紡織工業70%的用棉。隨著我國紡織工業進一步快速發展,供求缺口還會增加。”
馬淑萍說,棉花是市場化、國際依存度很高的產品,但是棉花的產業鏈也非常長,環節也非常多,棉花的生產環節在我們整個生產過程當中是最弱勢的環節,這個環節的穩定有利于整個環節的穩定,這個環節的穩定完全靠市場化是不可行的。要穩定棉花生產,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一定要跟上,無論是糧農補貼、農資綜合補貼還是農業保險包括棉花的基地建設方面,應該進一步加大投入,以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