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7日 15:47
來源:映象網-經濟廣播
長期以來,快遞業普遍存在以下四種亂象:1、暴力分揀常態化;2、領快遞無信息核對;3、快遞保丟不保損成“免責金牌”;4、驗視標準要求形同虛設。針對快遞業種種亂象的報道早已經不新鮮,快遞業為什么長期存在這些亂象?其根本原因到底在哪里?
一位從事多年快遞行業的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快遞公司都是采取加盟承包、自負盈虧的經營方式。而加盟一個快遞公司的基層網點,幾乎不需要辦理什么手續。租間平房、裝幾部電話、再搞上幾輛電動三輪車就可以開張了。公司對這些加盟網點的管理非常松散,出現問題后的監管也非常困難。前期加盟商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為了快速回籠,在招聘快遞員的要求時放低再放低,目光也只瞄準在快遞的數量上。
該人士還透露,因為快遞行業是按件提成的,每個快遞員平均每天要送達80到150件快遞,完不成反倒扣錢。這就促使出現了各種快遞奇葩事件:簽收欄里的收件人竟然是門把手、水表箱等,甚至造成快遞員監守自盜、盜取貴重快遞物品等現象。公司會考慮到人手不夠,流動性大,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者罰款了之。
如果遇到快遞丟失,快遞公司會一直“拖”,拖到客戶沒有耐心,也就不了了之。即便是遇上了員工口中所謂的難纏客戶,最多也就是賠償運費的3到5倍了事,這也成為不少快遞員敢偷盜包裹的原因。大多都是私下找客戶協商,但最多賠付保價額的50%。這基本上就是一個行規。雖然快遞公司快遞單上都沒有易碎品“保丟不保損”的提示,但在處理快遞破損時,卻采用該條款規避責任:只要外包裝沒事,里面即使摔碎,快遞公司也不會管。
據調查,在國家相關法律條款中,并未有易碎物品運輸過程中保丟不保損的規定,其實商家在偷換概念。而相關部門卻因為只能協調而不具備執法權,這樣一來,對以上問題的監管力量就顯得十分薄弱。
那么,消費者在郵寄快遞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最好選擇郵政局的快遞服務,或者選擇較為規范、網絡健全的快遞公司;
2、快遞單上必須注明快遞物品的名稱、價值、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姓名和聯系電話。盡量不要郵寄貴重物品;
3、收貨時,驗收無異議后再確認簽收。比如說,檢查外包裝是否完好、有無被人拆開的痕跡;
最后,如果消費者遇到有關快遞方面的問題,可以撥打郵政消費者申訴熱線12305進行申訴。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