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2日 13:07
來源:映象網-經濟廣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15年經濟工作,部署2016年經濟工作,重點是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李克強在講話中闡述了明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具體部署了明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并作總結講話。
根據會議公報,在房地產方面有重磅政策,將通過鼓勵房地產開發商降低房價,以消耗一部分庫存。同時,政府將幫助農村居民在城市定居,并購買房屋。對于明年的經濟增速,公報并沒有提及具體的速度。
大形勢:總體平穩 穩中有進 穩中有好
當下中國經濟運行得怎么樣?對此,會議定下調子: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改革開放向縱深邁進,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大局總體穩定。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會議認為,今年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標志著“十二五”規劃可以勝利收官,使我國站在更高的發展水平上。
大邏輯:認識新常態 適應新常態 引領新常態
會議認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是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要適應新常態,需要在理論上作出創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
大變革:推進供給側改革 矯正要素配置扭曲
具體來說,要適應并引領新常態,需要大的變革。在這方面,會議提出要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際上,很多產業出現產能過剩、“僵尸企業”無法出清本質上就是要素配置扭曲。之前,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曾提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本次會議繼續提出,進行資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具體來說,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所謂供給側改革,其實就是在供給層面進行優化,實現有效供給,具體做法則是通過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大方向:加大投資于人的力度 更加注重以人為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會議公報中多次體現出以人為本。比如,公報提到要加大投資于人的力度,以此提升人的勞動生產力。在推進城鎮化方面,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核心。另外,公報還提出要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精準幫扶。
實際上,經濟工作本身與民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在經濟轉型變革之時,無論是“僵尸企業”出清,還是進行供給側改革,都涉及到利益調整。在利益調整中,需要更加注重民生。要實現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需要提升勞動力素質。投資于人,最后服務于人。這本身也是經濟發展的大方向。
這次會議還用十個“更加注重”指明了新常態下應該“怎么干”。更為關鍵的是,這個看似“高大上”的經濟工作會議,其實離你我并不遙遠:社會保險費有望降低、非戶籍人口也能住公租房、鼓勵房企適當降房價……中央敲定下的這些事,新的一年毫無疑問將給你我生活帶來深刻影響。
明年這些政策將影響你我生活:
(消息來源:央視新聞、中國經濟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