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2億的中國,特別是當前10人中就有1人超過65歲,老齡化社會的走勢無疑“倒逼”了生活方式的轉變。比方說,傳統上認為老年手機是功能簡單的低端機,而現在,老年手機正逐漸向被動兼容甚至主動監測老人健康狀態并自動發送求救信號的“長者智能終端”轉型。科幻片中的老人突然倒地、家屬立即遠程收到預警、救護人員聞風上門等情形,早已成為現實。
??
養老經濟作為新一代剛需,涵蓋生活的所有領域,至少包括養老日常保健、養老保值型金融及保險、養老智能家居及老年住宅、個性化夕陽紅旅游、老年低強度型休閑娛樂、老年心理健康服務如陪聊逗樂機器人、老年專用家居家具設計、老年專用的上門健康護理及家政服務等。特別是養老智能產業鏈,不知激勵并養活了多少中小微企業與創業團隊。
??
歐美的養老智能裝備側重生理的安全性與隱私性,基于傳感技術、大數據分析與云平臺,實現個人終端與智能住宅的鏈接。老人無需進行任何主動操作,只需正常地在房間中生活作息。一旦傳感器監測到老人呼吸、血壓、心跳等數據超出正常范圍,包括煤氣泄漏、室外有可疑人或動物入侵等,都會觸發老人隨身終端,24小時全天候地啟動一鍵報警、呼叫醫護救援人員或子女對話。日本的養老智能裝備則側重對老人日常生活的輔助性。比如層出不窮的居家養老看護型機器人,動可跳舞K歌念書談人生,靜可實時監測獨居老人的心跳、血壓與呼吸。
??
智能枕頭可檢測從睡姿、呼吸波形、打鼾頻次到心跳等數據,改善睡眠質量甚至頸椎健康。智能體重秤可隨時監控老人骨密度、脂肪密度、蛋白質攝入量是否達標。智能防摔鞋監測到老人失去平衡可能摔倒時能立刻通過履帶“關鍵時刻拉一把”,畢竟,老人一摔遠不止骨折這么簡單。智能藥盒能向社康中心或醫院發送遠程警告或響鈴,提示老人未能及時服藥。智能刀叉能顯示攝入食品是否高糖高熱、不健康……
??
如果說有些智能化裝備還未大規模打入中國市場,那么日本的健康監測型馬桶蓋、德國的掃地機器人早已成了這年頭貼心送爸媽的爆款“神裝備”,更不用說微電腦電飯煲、老人智能手環之類小玩意兒。
??
養老大生意,可謂全球新剛需。因為你可能扛得住單身“無房孩”的壓力,卻絕無可能停滯自己慢慢變老的進程,于是養老智能產業鏈異軍突起,向市場主流地位穩步進軍。現在只剩下一個問題:養老新剛需,產業鏈無敵,你算是主動獲利還是被動受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