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經過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時說,多校劃片是各地在解決單校劃片帶來的問題中探索出來的辦法,這是目前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舉措之一,教育部建議推廣。但各地情況不一,效果怎么樣,群眾的感受是標準。
目前鄭州實行的是單校劃片,即一個小區對應一所學校,且已執行多年。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曾提到:多校劃片只能局部解決家長對于好學校的渴望,暫時緩解矛盾,對義務教育均衡幫助不大。
那么,根本的解決辦法有沒有呢?鄭州的政策有沒有更進一步的可能呢?
【現狀】
鄭州教育改革依然存在瓶頸
鄭州市作為我國中部第一人口大省的省會,承擔了全省在讀中小學生的教育任務。
在去年的教育工作會上,時任鄭州市教育局局長毛杰曾表示,“上學難”、“大班額”是鄭州教育改革的瓶頸,而這個瓶頸雖然漸解漸破,但鄭州市教育仍存在問題。
比如,建校機制仍不完善,市區中小學資源依然緊缺;市區學?!按蟀囝~”現象依然突出,市區85%的中小學實際班額超出了國家規定標準。
城市框架拉大,新建小區增多,入學需求也持續增加。居民搬進新居本是開心事,孩子入學難卻成了喬遷后的新煩惱。
“買房時沒考慮孩子上學問題,小學報名時才意識到小區附近不僅學校少,教學質量還普遍不高?!辈簧偈忻駷榇藳]少發愁。
解決“入學難”的問題,從表面上看很簡單,多建學校不就行了嗎?而且還能有效為學區房降溫。但現實中,學校真的那么好建嗎?
【變化】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成“入學主力”
據了解,鄭州市對于學校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確實比較少見。
2006年3月1日,鄭州市開始施行《鄭州市城市中小學校幼兒園規劃建設管理條例》,鼓勵開發建設單位按照布局專項規劃配套建設中小學校、幼兒園,同級人民政府按照同級同類公辦學校生均經費標準向其撥付經費;移交政府管理的,政府給予一定補償。
而在現實情況中,省會很多新建小區都沒有配套建設中小學和幼兒園,適齡兒童入學只能擠占原有教育資源。
數據顯示,1995年至2011年,鄭州市區新建成的519個小區中,配套建設教育設施的小區僅占10%。而近幾年,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成為入學“難點”。
2015年,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在校生27.8萬人,在公辦中小學就讀的有25萬多人,占全部人數的90%。初中隨遷子女人數占新生的39.2%。市內小學隨遷子女人數占新生的37.7%。
每年小學入學報名時學校門前排起的長隊,固然有家長過于緊張的因素,但是報名人數激增、新建學校步伐不夠快顯然是主要原因。
與此同時,還要面臨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現在的建校步伐能跟得上需求嗎?巨大的缺口該由誰來填補?
【問題】
新建小區往往不在劃片范圍內
每年入學季,都有新建小區業主反映小區不在劃片范圍內,孩子上學報不上名。
鄭州玉安聯合置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詹繼軍說,這種情況很普遍。“特別是老城區,很多學校的劃片都是成熟的,區域內的新建小區或舊城改造項目如果沒有配建學校,往附近的學校劃片入學,是要經過教育部門允許的。”
這些建成區的學校,大多本來就是滿額的,如伊河路小學的區域,肯定是按照學校的容量來劃,只能滿足區域內的入學需求。
有些開發商在賣房子的時候,會宣稱小區周邊有多少名校,實際上能不能上,需要開發商提前和轄區教育部門有個溝通:有多少住戶,可能新增多少適齡兒童,學校能不能容納新增的適齡兒童,這就是所說的到教育部門備案。
但在家長看來,“報不了名,進不了熱門學校,都是因為小區沒給教育部門交錢”。
【開發商】
為了銷售愿意承擔建校任務
詹繼軍說,有些開發商為了推卸責任,甚至糊弄家長,“都是一些小開發商,在市區有一小塊地,蓋上幾棟樓,賣完房子就不管了?!?/p>
正常的做法一般有兩種:一是有些開發商宣傳學區房,是因為前期和教育主管部門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溝通,同意小區進入學校劃片范圍;再就是開發商自己拿錢配建、援建學校,學校會給開發商一部分名額、配額。
新建小區的開發商,規模大一些的,會自己配建學校,滿足自己業主孩子入學。
“不過,多數開發商會選擇配建小學和幼兒園,因為中學投入特別大,需要一個多億。有些開發商會采取向學校交錢獲取入學名額的方式,這一般是熱門初中;有些會和教育部門溝通,進入周邊初中的劃片范圍?!闭怖^軍說。
在他看來,大的開發商、小區,因為要解決自己新建小區業主的就近入學問題,一般態度很積極,配合教育主管部門去建小學甚至初中。
說法
歸根結底要提供更多教育資源
對于最近大熱的多校劃片和學區房,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房地產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峰一直很關注。
在他看來,學區房大熱不在于單校劃片或多校劃片,而是要增加優質資源、增加優質學位,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即便沒有多校劃片,買學區房也很不靠譜。供給側改革,不能光解決需求的問題,也要解決供應的問題,歸根結底還得多建學校,提供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給市民?,F在全面二孩政策施行以后,這個問題變得更迫切。”
李曉峰認為,全社會緊盯著學區房,現在已經這么亂,買個學區房常常有貓膩,買了去不成學校,變成了開發商的一個噱頭,還沒人對這個承擔責任,“要是國家政策明確多校劃片一刀切的話,需求更旺盛,房地產市場會更亂。”
聲音
政府是教育資源配置責任主體
“嚴格來說,配建學校不是開發商必須解決的問題,而是政府的工作。教育資源是公共資源,只是因為學校配建不足,開發商為了促進銷售無奈的做法。”他認為,政府要加大這一塊的投入。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社認為,政府不應該推卸責任?!霸瓉砣渴枪k學校,而現在市場經濟,政府就轉給開發商。開發商配建學校,有公辦的有民辦的,一是教育質量沒法保證,升學率低了業主不買賬;二是民辦學校收費高,也讓家長頭痛?!?/p>
在她看來,業主買房子孩子上不了學埋怨開發商,開發商也一肚子委屈:我交了教育附加稅啊,占總房款的0.5%左右。
她認為,對于大規模開展城市建設的鄭州,別光顧著建各種工業園區、大學城等,醫療、教育配套建設也不能滯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