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聯系多年,四位老同學終于又聚在了一起
98歲的高學林老人悄悄讓人把客廳里的凳子搬進里屋,那個平常他放腿、防止雙腳腫脹的凳子。
他不同意穿花格子襯衣,要白色,看起來更精神和年輕。即將到來的初中同學會讓老人興奮不已,昔日同窗現在是什么模樣?
10月17日,成都四位平均年齡97歲的老人,在家人安排下如愿參加這場可能是成都范圍內年齡最大的一次同學會。
提起“老同學哪里去了?”
女兒高鳳君覺得父親高學林今年身體一下衰了不少:兩次住院,晚上開始說胡話。
10月1日,高學林對大孫女高薈說想找找曾經幾位好朋友,想知道他們過得怎樣。19世紀30年代,高學林、曾黽、嚴寄石、劉沔在成都縣立中學(成都7中前身)就讀初中,畢業后,四人分散到不同地方讀書或工作。
經曾黽推薦,高學林到了當時的華美女中任教。高學林說,“曾黽對我有恩,不能忘了他。”在之后的幾十年間,這四位好友時常串門,曾黽曾從都江堰騎自行車到成都看望高學林,而嚴寄石和劉沔幾乎每周都會約上一盞茶,一聊就是一整天。
隨著年齡增長,老人們走動頻次減少。幾次搬家之后,四位老人逐漸失去了彼此的聯系。
尋人“書院街沒有78號”
尋人,從哪里開始呢?“都江堰書院街78號”,這是曾黽曾留下的住址。10月12日,高學林家人專程驅車到都江堰。幾人分頭挨著門牌號搜尋。然而“書院街根本就沒有78號。”
地址錯了?家人沒有放棄。“請問原灌中教師宿舍在哪里?”家人通過老門衛得知,“78號”被歸入了“61號”院。經一番周折,高家人終于找到曾黽老人。
曾黽見到高學林兒子后問,“你爸爸走了幾年了?”老人不敢相信,那個“老高”還在世,算一算已年近98歲。
通過網上社區找人、查詢老人子女單位等方式,高家先后找到了另外兩位爺爺初中同學。
準備頭天出門理發走丟了
聚會頭晚,劉沔就“預習”著次日著裝,“先后換了三四套。”劉沔女兒說,聚會當天老人早早起床,“穿得周武鄭王地在那坐等電話”,“興奮慘了!”
劉沔赴約回來后,興奮勁兒還沒緩過來,先洗了個澡,然后一個勁兒地給女兒講同學會上發生的趣事。“幾個人加起來400歲了哦!”老人進屋后又出來重復,“很不容易哦!”
同樣興奮的還有都江堰的曾黽。曾的家人說,聚會頭天一早,父親說要去理發和取錢,說完就離開家了。等了許久老人未回,“遭了!父親丟了!”直到下午三點,家人才找到曾黽。
相聚“我要離他再近點兒”
10月17日,成都四位平均年齡97歲的老人如愿相聚。一見面,相互之間就把手緊緊握住,眼淚止不住地落。
劉沔來后,執意要坐小板凳,緊挨著高學林,“我要離他再近點兒。”老人并排而坐,好像回到初中時踢完足球,肩并肩坐在綠茵地上談天說地的日子。
老人見面后免不得相互“攀比”。家人笑著說,“嚴爺爺自報工資3900多元,高爺爺聽后戳了戳旁邊的曾爺爺,沒想到曾爺爺從懷中掏出一張存折。高爺爺打開存折小聲念道:4200多元……”小輩們看到老人返老還童的模樣,忍俊不禁。(華西都市報記者何艾琳攝影報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