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豫酒振興·低度鼻祖張弓發展戰略研討會”在省會鄭州成功舉行,與會專家和來自張弓酒業的負責人在會上進行了積極交流和互動,給公司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活動經省內各媒體報道后,在河南白酒界引起了熱烈反響。
那么,在當下豫酒振興、低度酒崛起的時期,張弓這個低度酒的首創者、“張寶林”時代的豫酒老大,又該如何實現自身的發展和振興呢?
低度趨勢潛力巨大
會上,專家們議論最多的就是低度酒的發展和白酒低度化的發展趨勢。據河南省酒業協會總工程師趙書民介紹:上世紀70年代,我國白酒度數大都在60度以上,比如65度的二鍋頭、63度的汾酒、60度的五糧液等,而世界上蒸餾酒的度數都在40度左右。因此,我國白酒很少能出口到國外,為了能把“中國白酒推向世界”,周恩來總理提出了開發低度酒,改變中國白酒“燒刀子”“悶倒驢”印象。隨后張弓、五糧液等企業率先開始了低度酒的研發。最終張弓于1973年利用低溫過濾法,率先攻克了低度酒技術難關,更難得的是,度數降低后依然“低而不淡”“低而不解”“低而不濁”,既能滿足消費者的口感需求,又降低了酒精和有害物質對人的傷害,不僅擴大了白酒的消費群體,還加速了國內白酒釀造工藝的提升,為國家節約了糧食,也由此拉開了國內低度酒的發展步伐。
熊玉亮補充說,到了1987年國家輕工業部等三部一委,在貴陽召開全國釀酒工業生產會議,明確提出了4個轉變,其中一個轉變就是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20年后的2007年,在中國酒業協會支持下,河南省酒業協會、張弓酒業聯合承辦了第一屆中國低度白酒發展高峰論壇;10年后的2017年7月27日,中國酒業協會主辦、五糧液承辦的2017中國低度酒發展高峰論壇再次在成都舉辦……
歷經40多年的發展,此時國內市場42度以下的低度酒所占的比例已達50%以上,再加上50度以下的降度白酒,兩者相加已經占白酒市場的90%以上!
因此,與會的國內白酒泰斗、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專家組原組長梁邦昌說:中國白酒市場,低度酒和白酒低度化發展趨勢已勢不可擋,不可逆轉了!
河南省酒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蔣輝也說,近些年來行業上一直在呼喚健康理性的飲酒方式,其中一項就是“飲健康酒”,低度酒無疑在這方面更有優勢,因此張弓低度酒是有未來、有前景的!
弘揚文化不斷創新
提到張弓,專家們提得最多的就是“創新”——上世紀70年代,采用低溫冷凍過濾技術,在國內率先研發出38度白酒;上世紀90年代初,邀請著名笑星馬季為產品宣傳,首開國內白酒行業明星代言的先河;1994年,全國首家使用一次性撬斷防偽專利技術,掀起了中國白酒防偽包裝熱潮;獨家研發的高溫制曲技術享譽全國……
梁邦昌感慨地說,自己對張弓感情很深,對他們的這些創新也都如數家珍,尤其是2007年由張弓酒業承辦的第一屆中國低度酒論壇,他不僅親自與會還為張弓留下了“張弓美酒,低度鼻祖”的墨寶。如今10年過去,作為鼻祖的張弓低度酒依然沒能走出河南,讓他感覺十分遺憾。
梁邦昌認為,國內白酒行業發展到現在,依靠推介品質、工藝、生產、風格的路子已經走到了頭,要想突破就必須打造和弘揚自己的文化,通過文化的力量促進企業和產品的發展。以茅臺為例,30年前它是賠錢的,后來通過倡導兩個文化概念——“喝茅臺就是喝健康”“賣茅臺就是賣文化”,一舉提升了茅臺酒的核心價值、產品形象、產業地位和消費者的信任。
梁邦昌說,從1975年第一瓶張弓38度白酒問世,低度酒發展40多年始終沒有形成有體系的酒文化,作為低度酒鼻祖,張弓有責任通過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創新精神,打造國內低度酒文化,為行業樹立標準。
值得欣慰的是,今年5月13日,位于張弓生產廠區內的張弓酒文化體驗館“張弓館”已正式掛牌,館內設置的“文化傳承”“張弓輝煌”“產品展示”“酒道表演”“產品品鑒”等內容,張弓酒業邁開了文化建設的第一步。用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的話說,張弓已經開始借助文化的力量重塑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的發展和振興。
梁邦昌提醒說,酒文化不只是歷史文化、營銷文化,還包括釀造文化、酒道文化,這四個方面集中起來才叫酒文化,尤其是釀造文化,它是酒文化的核心。希望今后張弓能夠借助打造低度酒文化體系,進一步鞏固自己的行業地位,也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找到一條路子。
工藝復雜彰顯價值
與會的原張弓酒廠副廠長張啟振介紹,上世紀70年代38度張弓酒研發成功后,張弓低度酒曾暢銷全國,當年一個福建人還專門跑到廠里要求給他們調一款28度的張弓酒,到了那里兩箱張弓酒甚至能換一臺當時很時髦的臺灣產錄像機,因此酒廠門口天天都是排隊等貨的外省酒商。
張弓酒業董事長孟艷在發言時說,低度酒當前依然是張弓市場銷售的主力,在商丘市場認可度非常好。
不過,后來社會上出現一股妖魔化低度酒的聲音,在上個月五糧液承辦的2017中國低度酒發展高峰論壇上,來自國內白酒界的專家紛紛發聲為低度酒正名:低度不等于低質,低度酒所用的基酒品質更好,釀造、勾兌工藝更加復雜,成本比高度酒更高。
那么,低度酒的高品質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據郭宗武嫡孫、張弓低度酒第三代傳人、國家級白酒評委郭廣闊介紹:張弓低度酒釀酒所用的糧食,要求達到國標一等,制曲需要結合中溫曲、中高溫曲、高溫曲三種工藝,釀造時低溫入窖、雙輪底發酵,再加上回沙工藝二次發酵,勾兌的酒基要求是存放3年以上的雙輪底中段酒,這樣的酒窖香突出,酒體醇厚豐滿,最后還要經冷凍和活性炭吸附進行過濾,最終達到“低而不淡”“低而不解”“低而不濁”……因此張弓低度酒相對高度白酒價格往往還要高一些。
一位媒體嘉賓說,聽了介紹才知道,原來低度酒的工藝如此復雜!應該把低度酒的釀造工藝、價值支撐梳理出來并進行傳播,讓大家重新認識低度酒。這番話贏得梁邦昌的贊同,他說,只有這樣大家才能知道低度酒為啥好,謠言才能不攻自破。
政府期盼做強品牌
在即將到來的低度酒時代,張弓酒業該如何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贏得發展先機呢?張弓所在的寧陵縣和商丘市兩級政府,對他們寄予厚望。
寧陵縣政府常務副縣長侯公濤說,作為寧陵縣的重點骨干企業和對外交流的名片,70萬家鄉人民期盼張弓傳承文化、凝聚力量、叫響品牌,努力把張弓打造成產業振興示范區、古韻風情旅游區,拉動當地經濟發展。
商丘市政協副主席、工經委主任劉明亮說,上世紀90年代,張弓在豫酒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如今豫酒再次面臨振興,所有酒企都蓄勢待發,張弓理應積極響應、積極行動,否則就有可能失去在豫酒中應有的位置。
梁邦昌建議:振興張弓一要打造張弓低度酒文化體系;二要打造張弓的質量體系,包括成分結構分析、感官方面的具體評語、文化語言的高度概括等;三要確立核心品牌,打造專屬產品;四要遠交近攻,主動向山東、東北等低度酒市場進軍;五要梳理技術,把好蒸餾關、窖池關、發酵關,提升品質;六是打造新型廠商關系,廠商攜手,共創共贏!
熊玉亮也建議:第一,開發好大單品;第二,講好張弓故事;第三,打造核心競爭力;第四,塑造品牌;第五,戰略重組;第六,營銷創新。他說,可以圍繞1973和1975兩個特殊年份,開發一款中國低度鼻祖的標準產品,以此凸顯張弓在低度酒方面的核心優勢。
亮劍營銷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牛恩坤認為,當前白酒消費市場民間有口碑,價位親民,有社交屬性的“新民酒”崛起,這對張弓是個很好的市場機會,應好好把握。
孟艷感謝大家的建言獻策,并且認為:張弓在品牌、品質、文化上是有足夠自信的,以郭宗武老先生為代表的張弓創新精神,如今也在郭廣闊等第三代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傳承,這些都是張弓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豫酒振興,張弓一定要積極亮劍!
原標題:發揮低度酒優勢 振興張弓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