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對于海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馬汽車”)而言較為艱難。經歷了連續6個月的銷量下滑后,其年銷量目標完成率僅為三成左右。
“海馬汽車產品的更新速度較慢,其核心產品S5到了生命周期晚期,這是海馬汽車銷量下滑的自身原因。”海馬汽車公關部負責人黃正華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坦言,“我們承認也愿意直面自身的問題,可能海馬汽車沒有合資品牌的一些資源,但是在研發和技術方面也一直在努力。”
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原本就與主流汽車市場有一定差距的海馬汽車,正在經歷漫長的陣痛期。
頹勢未減
今年1~6月,海馬汽車累計產量為70038輛,同比下滑31%;累計銷量為71764輛,同比下滑同樣為31%。在過去的6個月里,海馬汽車的銷量一直呈下滑態勢,年銷量目標完成率為35.5%。
黃正華表示,對于銷量的下滑,海馬汽車并沒有焦慮。“因為一些客觀原因的影響,對于上半年海馬汽車的表現,我們比較冷靜理性。這樣的表現在預期范圍內,這并非是戰略失誤或者錯誤的市場判斷導致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車分析師表示,客觀來看,今年的行業整體情況不佳,不少車企都受到行業沖擊。2017年春節來的較早打亂了不少車企的營銷節奏,再加上2016年購置稅減半政策導致了消費透支,這些都是影響車企銷量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是產品推出速度,從2013年起海馬汽車平均每年推出一款新車。我們想要穩扎穩打地把控質量,但對于行業的整體新車推出速度來看海馬確實節奏慢一些。”黃正華坦言,“另一方面的原因則在于核心車型S5,其推出時間是2014年,已經是在生命周期的晚期,消費者預期會下降,這也影響了海馬汽車的銷量。”
此外,海馬方面表示不少車企為了銷量數據的好看,會采取壓庫等手段。但海馬汽車沒有那么做,反而給經銷商一定的補貼,并采取一些金融優惠政策去消化庫存量。
上述汽車分析師坦言:“海馬汽車的產品競爭力在行業中并不強,而且品牌的溢價能力還沒上來。”
不過,從當前的銷售數據和趨勢來看,海馬汽車要完成今年20萬輛的銷量目標,相當艱難。
蓄力自救
在產品更新速度方面,海馬汽車慢于行業的平均水平。
回顧海馬汽車幾款主力車型的發展歷程,海馬M3在2012年廣州國際車展推出,2013~2017年每年推出更新版。海馬S5在2014年上市,此后在2014年~2017年每年推出更新版。海馬M6則在2015年上市,此后2015~2017年每年推出更新版。
黃正華說:“正常而言產品生產周期需要36個月,未來海馬汽車會縮短到30個月,甚至更短。并且一年之內會開展不同的項目,把產品節奏提起來。”
但就目前而言,提升銷量才是關鍵。根據海馬汽車產銷快報,1~6月的銷量同比下滑分別為25.49%、11.15%、19.18%、50.14%、40.29%和30.80%。
盡管銷量持續下滑,但海馬汽車并沒有采取官降來救市。“海馬汽車堅持不官降,其實有部分車企采取官降的同時可能會更換零部件供應商。海馬汽車只會給經銷商補貼,采取惠民低門檻的優惠。”黃正華說。
據了解,未來海馬S5仍然是重點車型,到2020年前將在不同時間段陸續搭載4款全新T發動機,作為產品突破口。
但強動力的背后難免會帶來較大的油耗壓力,在雙積分政策落地前夕,海馬汽車依舊選擇強動力作為標簽,難免讓人疑惑。“常識來說,動力強油耗就大,我們也一直用技術去降低油耗。同時新能源也在布局,預計在2025年落地。”
按照海馬汽車的計劃,將開發熱效率超過40%的混合動力專用發動機,并于2020年前實現企業平均油耗百公里5升;2025年前,實現企業平均油耗降低至百公里4升。
目前,自主品牌尚無廣受認可的混合動力技術,海馬汽車對于平均油耗的規劃目標能否實現還言之過早。而且,眼下2017年20萬輛的全年銷量目標,對于海馬而言已經近乎難以逾越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