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粹,中醫是與西醫雙峰并峙的醫學兩大體系之一。西醫強調“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療思路,而中醫強調“治未病”,正好符合當今高強度的工作學習壓力下身體產生的亞健康狀態。
在中醫中,食補就是治未病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吃”把身體調養好,對國人而言,這也是更多人愿意接受的事,尤其是“吃貨”一族。3月17日,是中國國醫日,源遠流長的中醫文化是每個國人的驕傲,我們怎么能對偉大的食補養生方法無動于衷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藥食同源,且有“百果之王”之稱的紅棗。
關于紅棗的藥用功效,《本草綱目》就作了詳細地闡述:“紅棗性溫、味甘、無毒、棗能補脾養胃,健運中氣,本與人參不相甚遠,尤為可貴者,則健脾而不脾、滋胃陰而不濕、潤肺而不犯寒、養血而不滋膩,鼓午清陽振動中氣而無鋼燥之弊”。
古籍中記載,數千年前,紅棗早已是宮廷內外食補養顏的佳品,看過《甄嬛傳》的吃瓜觀眾不會忘記,甄嬛娘娘就在廚房常備一碗紅棗湯,其摯友沈眉莊也經常制作甘香馥郁的棗泥山藥糕和紅棗羹。“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崛起于“中國紅棗之鄉”的好想你棗業,將傳統的制作工藝和現代的生產科技相結合,正在將紅棗藥食同補的食材發揚光大,讓原本專供特殊人群的紅棗做法進入到普通居民的家中,全家享用,共促健康。
好想你棗業通過挖掘紅棗的營養價值,拓寬生產線,拉長產業鏈,從而走出了一條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紅棗之路。公司魔術般地將一顆紅棗演變出好想你棗片、即食棗、紅棗脆片、棗生核等上百種產品,還研制出紅棗泡水、紅棗打漿、紅棗炒雞蛋等多種花樣吃法,最大化地保存紅棗的營養價值,讓國人重新領略紅棗的神奇魅力和養生功效。
為進一步將紅棗中含有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維生素A、維生素C 、多種微量鈣以及氨基酸等豐富的營養成分得到最大化的釋放,好想你棗業還將紅棗與“五谷”等進行合理搭配,構成健康的膳食組合,讓健康的食品走進人們一日三餐的餐桌上,從而較好地提高身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軟化血管、防治骨質疏松及產后貧血等,為國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隨著養生成為社會的時尚風潮,中醫食補的各種做法也煥發出新的生機。好想你棗業正將紅棗這一普通的食材變成各種各樣、食養與口感俱佳的養生佳品,讓更多的人尊重中醫、享受健康、愛上紅棗。民間諺語里也常說“一日食仨棗,百歲不顯老”、“五谷加紅棗,勝似靈芝草”、“要想皮膚好,粥里加紅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