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你沒聽錯,繼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之后,共享房屋這種在線短租業務開始在廣州、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悄然興起。不少人將自己閑置的房屋共享出去,借此獲取收入。
有網友這樣形容:我們都是有車有房的人。
“到另一個城市出差,用滴滴打車來到早已在網上定好的共享房屋,然后輕輕松松踩著共享單車到附近商場逛逛。下雨了,還可以借一把共享雨傘擋雨;手機沒電了,用共享充電寶充滿電……”
其實共享房屋,我們并不陌生。
共享住宿的房屋在短時間內頻繁的被不同人居住使用,使得這間房間被充分利用,產生最大利潤。主要房源集中在無法找到長期固定的租客,短期租客需求旺盛的旅游熱點地區。最先興起該共享模式的是美國的Airbnb公司,是一家聯系旅游人士和家有空房出租的房主的服務型網站,它可以為用戶提供多樣的住宿信息。在中國目前共享住宿通常用于旅游業,代表的公司是途家和小豬短租。途家網是為游客旅游度假訂房和業主房屋托管及管家服務的一站式交易平臺。通過網站、24小時預訂熱線為游客和業主提供度假公寓預訂服務。小豬短租則是短租民宿預訂平臺,房源包括民宿、四合院、洋房、樹屋、花店、書店等。
從國內共享房屋目前的發展來看,有什么優勢呢?
首先從市場角度來說,共享房屋有利于盤活閑置房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其次從房東角度而言,有利于增加租金收入,因為短租回報率更高,如廣州有一房東以前一套房一個月租金為3800元,現在月租則達7300元左右。最后從租客角度看,租住共享房屋比住酒店無疑要劃算。
眼紅別人通過共享房屋獲取的高收入,但如果換作是你,你愿意共享自己閑置的房子嗎?
據了解,目前國內一線城市經營短租的房東大多以分享個人房屋為主,其中自由職業、IT從業者、全職太太、企業職工居多。雖然通過共享房屋確實可以拿到一定的高收入,但下面這些現實問題,房東也需要考慮清楚。
共享房屋,房東和租客的選擇是雙向的。作為租客,你會住嗎?
據統計,國內短租平臺的租客以80后、90后為主,平均年齡為29歲。其中,商務出行用戶占比36.5%左右。去外地旅游,你會選擇住酒店還是民宿客棧,如果可以住在“別人家”,結交各種不同的人,和當地人同住、同吃、同休閑,你想不想嘗試一下呢?其實租客心里擔憂的問題與上述房東所擔心的問題基本一樣。
網上搜索關鍵詞,相關的吐槽也不少:
有房東痛訴分享出去的房屋被劇組人員作為拍攝場地,臥室、廚房等地被糟蹋得一片狼藉。而使用者則表示房屋裝修和相關服務“貨不對板”;有網友預定了一間號稱主題裝修的房屋,結果一進房間就有一股霉味,所謂的主題裝修也只是噱頭,并沒有照片上看起來的精致美觀,說好的房東會提供導游服務,最后連提問咨詢,房東都不耐煩。有網友還認為:共享房屋的使用,還是應該建立在熟人基礎上,如果共享給陌生人再收取一些費用,這種商業與旅舍其實并無區別,不能稱之為“共享”。甚至還有人提出房子實現了共享,可以輕松解決住房問題,是不是就沒有買房的必要了呢?
共享房屋以短租為主
在不少人看來,目前國內的房屋共享主要是以短租為主,如果是長租的話就和我們現在的租房沒什么區別了。對于單身的且沒有固定工作的人來講,這樣的方式或許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是有家庭或者有固定上班地點的,這樣的方式并不合適。共享房屋流動性大,沒有安全感。 此外,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有房才有家”。絕大多數人認為住房需要的是穩定而不是流動,對于大部分在外打拼的人來說,安全感和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誰也不想剛住進來幾天,正好熟悉的時候房主回來再次搬家。
共享房屋失去了房子的附加屬性
自己買到的房子除了居住功能,它還具備很多附加的其他功能,比如買房能夠落戶,有保值增值功能等。還可以享受城市擁有的城市資源,比如學校,醫療,工作機會等,而買房可能算是落戶大城市的重要途徑。共享房屋至少現階段來說是不可能給你帶來這些資源福利的。
國內監管缺失
盡管很多業內人士看好共享房屋的市場潛力,但不能否認的是共享房屋作為一項新型業態仍然有很多問題亟需解決,而國內在這一領域的法律監管幾乎處于空白狀態。
無論是現行的《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還是即將出臺的上述房屋租賃制度,未必適合規范共享房屋,因此,有必要像規范網約車、共享單車一樣,用針對性的制度或政策去規范共享房屋市場。比如:對房東發布的房源進行實名登記,要求行業經營者事先在工商、衛生、公安、消防等多個部門取得相應的經營許可證或登記備案,并且在線分享的網站也應現場核實房屋狀況,確保網上共享房屋和現實中房屋一致,維護消費者權益等等。
共享房屋自有其存在的價值,鑒于共享房屋做大了共享經濟“蛋糕”還應該加以鼓勵。至于未來共享房屋的發展業務是否是下一個風口,是否可以輕松解決住房問題,還有待觀察,我們且行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