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業在我國發展已有十余年,行業自身不斷變遷,健身房從鳳毛麟角,到遍布大街小巷。如今,新的智慧型健身房也在不斷涌現,健身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日前舉行的一論壇上,以“智變升級——健身行業的危機與希望”為主題的健身論壇力邀行業專家深度剖析健身行業現狀,探討健身行業的轉型與升級問題。
根據一機構最新的調研顯示,全國健身場館已超過3萬家,包括商業健身房、健身工作室、智能健身房、酒店健身房等,門店數量超過或接近100家的健身品牌達12個。與此同時,健身行業也面臨著盈利難題。根據相關健身行業報告顯示,目前傳統健身俱樂部的市場占有率達64%,仍是行業的絕對主力。傳統健身房租金、人員及日常運維的開支大,普遍運營成本高,管理難度大,許多陷入經營困境。
光豬圈健身創始人王鋒認為,年卡制是健身行業的根本痛點,“年卡制的模式看似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彌補健身房的裝修、設備等成本,但提高了會員‘拉新’和‘留存’的難度,制約著健身行業的發展。”
鬼工科技CEO馬客表示,健身行業面臨諸多挑戰,如消費人群的變化、消費習慣的改變,新的市場環境需要適應等。
啟邦(香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子輝認為,健身企業發展與人才培養嚴重斷層,企業人才流動等問題亟待解決。
目前,新型智能健身房正快速發展。健身房采用了互聯網智能化技術。從顧客進店、更衣,到使用器械,再到淋浴等過程都由智能手環開啟。運動數據可以實時上傳到健身房APP,形成用戶個人專屬的數據檔案。
在新技術、新模式的助力下,無需前臺,只需幾名教練,新型智能健身房實現了健身房的輕量化管理。
此外,月卡制對消費者來說容易決策,符合現在互聯網化的消費習慣,將撬開那些被年卡擋在門外、有健身剛需的消費者市場空間。相較傳統健身房,月卡制將會員的到店率、會籍卡復購率等指標提升3至4倍,不僅解決了會員“拉新”難,還極大地增強了會員的黏性。
另一趨勢是俱樂部小型化。目前更多小型化的工作室、健身房不斷涌現,進駐寫字樓和社區,成本大大降低,運營靈活自如的“小而美”的健身房是行業發展趨勢。
新型智能健身房正在快速發展,共享健身的話題依然火熱,傳統俱樂部也在蓄勢出擊,如今在國家全民健身戰略的背景下,健身行業呈現出了良好的投資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