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開始直接售賣紙書了。近日,知乎通過自有渠道預售名為《職人覺醒:新手如何快速崛起》的紙質書籍。據了解,此書為中信出版社與知乎獨家合作,精選了50多位作者在知乎分享的優質回答。這些寶貴的職場經驗已經獲得了知友們超過數十萬次贊同,直擊都市人群和職場新鮮人的焦慮和痛點。
《職人覺醒:新手如何快速崛起》在知乎書店售賣
熟悉知乎的人對知乎的電子出版業務恐怕不會陌生。自2013年起,知乎一方面維護社區氛圍,進行基礎建設,另一方面則憑借此前深耕問答所積累的優質內容,開始了圍繞出版領域的一系列布局和嘗試。
從免費的《知乎周刊》開始,到后續衍生付費的《知乎·鹽》系列和《知乎·一小時》等系列內容,知乎的電子書受到了互聯網讀者們的廣泛認同。在2015~2016連續兩年的亞馬遜免費中文電子書排行榜Top10中,知乎出版的電子書均占據4席。如今,知乎電子書的下載量已超過5000萬冊,而知乎的出版業務為作者帶來的總收益已經超600萬元。
在讀者認可的基礎上,知乎也開始嘗試通過自身平臺所積累的興趣、閱讀維度大數據切入,指導紙書選題。而知乎與中信出版社合作先后出版的三本紙質書——《創業時,我們在知乎聊什么》、《金錢有術》及《正義女神不睜眼》,每一本都成為中信出版社當年的暢銷書目。知乎利用自身的社群資源優勢為這三本書做了線上營銷,如配合《金錢有術》一書制作了游戲“財務包子鋪”,讓用戶通過游戲來測試自己的“財商”,幫助用戶理解《金錢有術》的意義所在。知乎的特色運營為三本書的暢銷貢獻了不小的力量。
如果說之前兩年只是在電子書及出版方面探索試水的話,這一次的新動作,似乎更加引人遐想。知乎是要切入電商了么?可能不然。別忘了,知乎書店上線已整整一年,選擇這個時候開始“自營”紙質書可謂水到渠成——先聚起一大批富有求知欲,愿意為自我提升買單的用戶,繼而基于這些高知用戶的需求來打造結構化內容。從電子輕閱讀擴展到傳統紙質出版,知乎的這一步伐,可謂明確而穩健。
深入思考一下:紙質書上線知乎書店,知乎又將有哪些新可能?
知識市場是知乎在2017年的關鍵詞。今年5月,知乎的知識市場獨立入口正式上線,包括了知乎書店、知乎Live等所有付費產品。可以想象,作為一個聰明的“市場管理者”,紙質書在知乎書店的開售,意味著知乎上大批高創作用戶將踏上出版社“直通車”,有機會獲得更多收入。
而對知乎來說,《職人覺醒:普通人如何快速崛起》首次上線,意味著其在個人提升類別書籍出版流程的階段性打通,未來這種方式完全可以在它所擅長的各個知識領域中得到復制。
知乎長期積累的作者庫、選題庫和讀者庫對于出版行業來說,可謂一座寶藏。一方面,知乎上有非常多優質領域,比如影視、互聯網、金融等等,超百萬關注的話題接近300個,任何一個領域中都有眾多優秀回答者。另一方面,知乎有著用戶搜索、討論、投票等大數據優勢,可以幫助挖掘主題和優質作者,這些都可以為圖書出版提供選題決策,相關數據還能為出版社提供營銷策略等支持,繼而可以有效去除庫存與成本壓力。
試以2017年上半年《我們如何走到今天》為例,中信出版社就曾圍繞新書與知乎進行獨家合作,通過基礎流量曝光、話題運營、開講知乎Live等線上活動,此書獲得數百萬定向流量曝光,極大地帶動了銷量增長。
近年來各種傳統行業紛紛思變進行互聯網化轉型,知乎也在不斷為傳統出版行業帶來新的啟發。從選題到作者再到分發,知乎在不斷優化出版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聯想到周源曾經提過:知乎會為出版同行提供選題策劃和營銷推廣工具。一旦系列工具問世,再加上這套出版機制,意味著未來出版行業都可以和知乎在B端展開合作,快速出版讀者最關注、對讀者有價值的書籍。
試想,如果知乎紙質書之路徹底通達,并能實際解決實體書物流、倉儲、折扣等問題,那將對知乎商業化帶來多大助力?要知道商業化是知乎未來必經之路。盡管周源曾多次提及,廣告是知乎商業化主要途徑,但并不意味知乎會拒絕其它通路。
實體圖書市場規模依然可觀
據中國出版協會主辦的《北京開卷2016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為701億元,而《2016年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同年數字閱讀市場總規模為120億元。孰輕孰重,不言自明。
因此,當知乎開始從個人提升類型圖書發力,當紙質書在全民閱讀時代中爆發出更強的生命力,且伴隨消費升級帶來的圖書價格敏感度進一步降低,是否意味著知乎可能通過紙質書的“自營”、“合營”為出版行業帶來發展的新模式、新機遇?就其積累與產業大環境來看,這一切值得期待。
原標題:知乎開始賣紙書了 對出版行業有什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