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共享單車行業“90天解決戰斗”的著名預言即將迎來周年慶,行業競爭卻依然如火如荼。不過與半年前的“投放加速”和“新企業入局”等行業標簽不同,目前的行業不論從戰術執行還是公關口徑上都更沉穩有計劃性。共享單車競爭行至中場,ofo小黃車(以下簡稱“ofo”)和摩拜單車(以下簡稱“摩拜”)的雙寡頭格局已定,在速度、價格等初級競爭的基礎上,各細化對標點的PK更引業界關注。
頭部決戰
幾乎每一個互聯網風口行業都要經歷一段百家爭鳴到寡頭化的過程,不過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去年下半年提出的“90天”口號顯然過于樂觀。盡管后來朱嘯虎把戰斗周期延長至一年,但還是失算了。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共享單車企業超過30家。不過,吸引用戶和業界大部分注意力的始終是ofo和摩拜兩家,以至于部分第三方數據報告中難覓其他共享單車企業的身影。
根據易觀數據報告,今年6月ofo、摩拜和酷騎分別以51.9%、45.2%和4.6%的份額占據中國共享單車App活躍用戶覆蓋率的前三名,在當月的App活躍用戶次月留存率數據上,ofo、摩拜和永安行排名行業前三,分別為57.2%、46.1%和36.4%。
從獵豹全球智庫的共享單車榜單來看,ofo和摩拜已經穩穩鎖定了市場頭羊的位置,周活躍滲透率超過了其他入局者的總和,市場集中化程度可見一斑,共享單車的未來將由ofo和摩拜的決戰之局決定。
與曾經的團購、O2O等風口行業不同,共享單車的格局從一開始就呈現出“二人轉”狀態,巨頭也在風口漸起就已入局。“正是因為共享單車是含著金鑰匙長大,所以打到現在兩家頭部企業的競爭還依然激烈。”業內人士如是說,“同時兩家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
獵豹全球智庫從用戶畫像、融資實力和單車特點的角度對比ofo和摩拜發現,隨著兩個產品越斗越酣,越走越像,一方堅持不下去或者雙方合并成為了決戰之局的惟二選項。
尾部清場
共享經濟在2017年的持續走熱讓該行業吸引的玩家越來越多,但頭部玩家在展望未來,尾部玩家已經看不到明天了。尤其是目前規模較小的共享單車企業和地方性的共享單車企業正在逐漸被淘汰出局。
自今年6月起至今,目前已有悟空單車、3Vbike和町町單車3家共享單車企業被曝倒閉。融資不暢、耗損率太高、無力運營等成為玩家出局的主要原因,甚至有不少用戶質疑某些共享單車企業其實就是在變相網絡斂財。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包括町町單車在內的多家共享單車企業的背景復雜,經營范圍涉及批發、零售、租賃、金融等。
“的確有某些共享單車企業入局的目的并不單純,但是在市場集中化加劇后,類似企業出現的可能性會降低,入局的成本也會隨之提高”,易觀汽車出行行業研究中心資深分析師張旭這樣說,“而且目前行業代表企業逐漸開始免押金,這也使得部分長尾企業借押金做金融的幻想落空。”如每一個風口行業一樣,在后半場競爭中,退出、收購、合并會成為共享單車市場的幾個關鍵詞。
營銷翻新
優勝劣汰之后,ofo和摩拜之間的競爭更顯膠著,輪坐行業第一的現象時有發生。根據易觀報告,共享單車已進入精細化發展階段,在6月21日-7月21日期間內,摩拜單車日活躍用戶量增長至855萬,環比上漲31%;ofo小黃車日活躍用戶量513萬,下滑50%。在App日啟動次數方面,摩拜從1863萬增長至2411萬,增幅29%,ofo小黃車從2666萬下滑至1281萬,降幅52%。QuestMobile在用戶活躍度和App使用次數上也有類似的數據結論,業界認為這與摩拜近期開展的免押金試騎活動有關。
事實上,“試騎”、“免費”等招數在共享單車上半場競爭中已不新鮮,在未來可能也不會失寵。不過,北京商報記者發現,類似提高用戶活躍度的活動目的性更廣。
除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之外,共享單車還偏愛于聯合營銷模式。可以肯定的是,共享單車與品牌方的聯合營銷活動不會在下半場止步,而且合作模式必然更加多樣,ofo和摩拜的代表性地位已不可動搖,車輛的流動性使共享單車成為較好的營銷載體,這不僅是對合作品牌的營銷,更是提高共享單車用戶活躍度之舉。
不過,根據獵豹全球智庫報告,ofo和摩拜的用戶特點各異,在18-24歲,ofo用戶占比30%,摩拜僅為25%,ofo用戶偏向年輕化而摩拜的職場用戶偏多,兩家用戶畫像的迥異必然會使得雙方營銷形式呈現出品牌特點。
PK海外
雖然目前國際化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標配,但產品形式更多是軟件,像共享單車這樣利用made in China的名片線下產品出海的情況卻史無前例,在夯實了國內地位后,出海更成了競爭升階的表現。
今年來,ofo和摩拜密集登陸海外,尤其是近兩個月,大有ofo和摩拜去年下半年在國內攻城略地的聲勢。截至目前,ofo已經進入新加坡、美國、英國、哈薩克斯坦、泰國、馬來西亞、日本,在全國連接超過800萬輛共享單車,日訂單超2500萬,為全球8個國家超170個城市上億用戶提供超30億次出行服務。摩拜則入駐了新加坡、英國、日本、意大利,目前在全球超150個城市投放超過600萬輛共享單車。
從兩家公司的既定目標來看,這樣的覆蓋力度和速度很可能不夠,海外城市數和投放數很可能成為下半場競爭的速度指標。“由于共享單車在國內的投放速度過快,市場很快將趨于飽和,企業想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出海布局不可避免。”張旭這樣認為。出海是共享單車下半場競爭的趨勢使然,考驗也隨之而至,出征海外后運維難度必然增加,此外還有投放數量、區域、停放與騎行規則的制定和適應也需要細化到每個國家每座城市。
(原標題:不惟增量 共享單車下半場另類比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