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面對高燒不退的酒價,茅臺北京經銷商率先打響了限價第一槍。
8月6日傍晚,茅臺官網發布消息稱,8月4日上午,在北京茅臺大廈,茅臺酒銷售公司北京片區和國酒茅臺北京聯誼會共同召開了“北京茅臺市場工作座談會”,會上各家經銷商承諾,雙節(中秋節、國慶節)期間,拿出茅臺50%的計劃量來滿足消費者真實購買需求,讓消費者能夠以1299元/瓶的價格買到茅臺酒。
據茅臺此次公布的名單,目前加入到限價行動的北京經銷商一共有70家,以專賣店和特約經銷商為主,這兩者合計占了68家。
茅臺方面表示,上述這一舉措必將對全國其他的市場和茅臺其他片區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從長期看,仍難以起到實質性效果,原因是茅臺酒供不應求的局面尚無法得到扭轉。
供不應求難解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該限價政策從8月7日開始執行,一直持續到雙節結束。有經銷商表示,具體結束時間是在10月9日。也有經銷商表示,結束時間在10月10日。
北京經銷商集體限價行動傳出后,目前有消息傳來稱,有其他省份的經銷商,如福建也自發參與到限價隊伍中。限價的內容,與北京的大同小異。
不過,上海、廣東等尚未跟進。“未收到相關的限價聯合行動。我估計各個地方情況應該是不一樣的。各個地方可能會結合自身行動,循序漸進啟動相關行動。”廣州的一家一級經銷商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應該是茅臺自我調節酒價的最后一招了。茅臺選擇從北京的經銷商入手,可謂是用心良苦。北京作為一個政治文化中心,同時又是茅臺酒流通量最大的市場。茅臺希望借助北京這個特殊地方,起到示范效應。”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表示。
供不應求,是目前茅臺酒價格高燒不退的直接原因。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上述參與限價的北京經銷商中,多數還同時出臺限購政策。“每人限購兩到4瓶,按照1299元的價格,我們現在每天會固定供應3到5箱,即至多供應30瓶,按照先到先得的順序,賣完即止。”有北京專賣店經銷商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的政策是,要保證每天都有供應,不然會有相應的懲罰措施。但供應多少,我們會按照計劃來,做到保證每天都有供應。”有北京特約經銷商店透露。
要遏制住爆炒之風,上述招數還不夠。
“除非有其他政策配合落地,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加大供應量;二是嚴肅處理經銷商。對于后者,茅臺已有執行,但效果一般。”朱丹蓬認為。茅臺應該還是得回歸到酒上,如何讓供應量、質量、供應鏈等各方面更加完善,這才是合理之策。所謂的醬香型白酒,不像濃香型,說調就調,它受基酒產能的限制,基酒的產能又受整個時間周期的限制。
持此看法的并非朱丹蓬一人。山溫河王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道:“茅臺現在搞的這個穩價措施治標不治本,因為現在整個市場預期已經客觀存在,而且茅臺的矛盾主要還是來自供應端,而非消費端。”
資本方深層次介入
今年4月以來,茅臺多次強調要兼顧消費者、經銷商和廠家之間利益。
對于目前的供不應求矛盾問題,茅臺本身也在加大市場投放量。據渠道方反饋,近期日發貨量已經提高到80噸。公開信息也顯示,9月茅臺投放量將為平常月份的2倍。有業內經銷商還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中秋、國慶雙節會專項投放4000噸。
前述廣州經銷商表示,茅臺投放量有在增加,仍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讓茅臺廠家更加頭疼的是,除了要解決茅臺酒供求問題外,股價的泡沫問題,也必須時時警惕。
市場炒作茅臺酒,不單單局限于產品端。酒價股價齊飛的背后,可以說是資本共謀的結局。隨著酒價一浪高過一浪,茅臺酒價也不甘示弱。今年以來,整個茅臺股價累計漲幅達到四成以上,同期大盤累計僅有5.66%的漲幅。
有意思的是,盡管有北京經銷商集體打響雙節限價戰,但依舊難以擊退游資炒作貴州茅臺(481.560, 0.00, 0.00%)股價的熱情。截至8月7日下午收盤時,貴州茅臺股價仍以紅盤收漲1.67%,報481.56元/股。
華東地區一名經銷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茅臺加大了4000噸的供應量,但是這個政策是把雙刃劍,如果市場實際需求這么大而不是游資炒作,那么會平抑成交價格;如果是游資炒作,可能增加游資控盤的資金成本。反過來,如果是游資,會讓茅臺未來價格控制有巨大矛盾,供給大于需求,價盤可能跌得很慘。”
北京一資深酒水經銷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游資或已經深度參與了,從最近茅臺的股價和市場盤面價格之間的波動做條線對比,像是資本控盤人用錢挑動經銷商跟酒廠在打仗。”
“茅臺的確看到了一些苗頭需要維穩,主要考慮未來價盤還有政策風險,但是不一定打得過這波市場火熱起來的暗流。這一輪的穩價政策注定是陽奉陰違的,市場需求的價格(不論是實際需求還是資本操盤)是1700元,即便是加大供應量,也是要求經銷商低價出貨而已,經銷商理論上會聽茅臺的,因為茅臺會檢查,但是誰能抗拒400元一瓶的毛差呢?這里面可是30%的利潤啊。”上述北京酒水經銷商直言稱。
原標題:茅臺供不應求難解北京限價 專家稱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