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7月17日,百麗國際私有化方案獲98%股東通過,將以531.35億港元的估值從港交所退市,接近其2007年上市首日市值523億港元;而與2013年2月的巔峰期相比,其市值縮水超過接近六成。
目前,百麗旗下鞋類品牌仍然占據國內大商場的半壁江山,自有品牌百麗、他她、思加圖、森達、百思圖、天美意等,加上代理的Bata、Clarks、HushPuppie、Mephisto等品牌市場認可度仍在;百麗經銷代理的耐克、阿迪達斯以及彪馬、匡威等運動、服飾品牌也仍處于市場上升期。
盡管各項財務指標不好看,但公司在經營管理上并不存在重大失誤。或許一切正如馬化騰所說“什么錯都沒有,就錯在太老了”。
根據公告,百麗國際收購要約方由高瓴資本牽頭,鼎暉投資及百麗國際管理層組成的智者創業參投。私有化一旦完成,百麗國際將從港交所摘牌變為私人公司。
伴隨此次私有化的完成,原百麗董事長鄧耀和CEO盛百椒將不再持有公司股份,鄧耀家族通過MCIL持有百麗國際20.76%股份,盛百椒通過星堡環球、萃富創制持有百麗國際5.98%股份。以6.03港元/股的要約價格來計算,鄧、盛家族將合計套現130.93億港元。
百麗在公告中表示,高瓴資本和鼎暉投資計劃向其投入財務和運營資源,合作探索嘗試新的零售模式,實踐一系列轉型及創新舉措,并在技術、物流及人才方面投放大量資源。另外,百麗的首席執行官盛百椒也表示,百麗將把傳統零售和數字經濟進行融合。
未來百麗的第一大股東高瓴資本在互聯網領域的資源頗為深厚,曾成功投資滴滴出行、美團、蔚來汽車、摩拜單車等新興科技企業。分析人士認為,新進股東會從電商、大數據方面入手,在前端銷售和后端供應端發力,幫助百麗更快速地了解市場及消費者需求,使訂貨、庫存等問題的處理變得更加靈活。
如今,資本牽手實業,對百麗來說是一個轉折點。傳統零售加數字化的嘗試,或許能讓一度成為累贅的龐大數量的零售店鋪轉換為百麗新零售模式的流量入口。如果實驗成功,未來的百麗將成為行業內同行的轉型樣本。(以上報道整合自網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