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為《第一財經周刊》2017年5月29日刊采寫了炫公司文章《以小博大的批片電影》
第70屆戛納電影節剛剛結束,在這個最重要的電影版權國際交易市場,中國公司再次展示了自己的財大氣粗:先是愛奇藝買走了德國導演哈內克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快樂結局》的網絡版權,之后微影時代又一次性收走了獲得評審團獎《無愛可訴》、最佳編劇獎《你從未在此》等9部影片的中國發行權。
《快樂結局》海報
越來越多的新玩家進入批片市場,希望找到下一個《愛樂之城》,贏得這場以小博大的賭局。
從公司經營角度看,購買批片似乎是一門不錯的生意。對大影業而言,買進批片可以擴充電影小年中的片單,平衡當年的票房業績,小公司則期待通過批片以小博大,迅速建立起自己在行業中的資源和話語權。
然而如今的批片市場已經更加成熟和多元化,一夜暴富的故事越來越少見,僅僅以賺錢為目的的批片,往往會遭遇市場沉痛的一擊。
觀眾的口味發生了變化,幾個大明星和一系列狂轟亂炸的物料投放已經不能忽悠他們掏錢進電影院了,能獲得觀眾認可的,一定是迥異于好萊塢的新東西。
反映在這屆戛納電影節的批片購買方向上,微影時代購買的9部電影中,5部都是偏文藝色彩的藝術電影,按照慣例,藝術片在國內市場只意味著票房慘淡,但現在人們開始相信,隨著觀眾觀影水平的提高和影院之間的差異化競爭,藝術影片也有可能獲得應得的拍片和市場份額。畢竟在上映之前,沒有人能想到像《摔跤吧爸爸》這樣的中小成本制作以及偏小眾的題材可以爆發出如此強大的生命力,這部電影已經進入今年的中國票房排名前五序列。
如果再去總結那些曾經高票房批片的成功法則,可能更多只能歸結于偶然和運氣。相比于前兩年哄抬價格的批片競爭,在這次采訪中,我們看到了更多電影人對這個市場的冷靜分析。他們不再依靠運氣,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對不同類型的精細化發行和營銷上。對他們而言,幫助電影找到適合的觀眾就已經是勝利了。
這種心態變化的意義在于,在批片數額變相開放的情況下,越來越多風格迥異的批片引入,讓中國的電影創作者和觀眾看到了更多類型影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