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業績還是股市,茅臺最近都出現“飛天”之勢。這個近400億體量的白酒巨頭認為,現在又回到了需求多過供給的賣方市場。
5月22日,茅臺集團總經理李保芳在股東大會上稱,2016年茅臺的生產經營打了個翻身仗。會上披露,2016年茅臺白酒銷量漲幅超過30%,帶動營業收入增長近20%,已近400億體量。其營業利潤更是高達243億,超過收入的60%。
“經銷商不再為賣酒的事情發愁,徹底改變三年來被動的局面。”李保芳稱,這說明茅臺已步入了新的上升周期,2020年之前上升態勢不會變。
股市里的茅臺也保持著一飛沖天的態勢。上周五收盤時,貴州茅臺市值突破5500億大關,創下歷史新高。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茅臺股價實現了從160元的低谷上升到440元的高峰。
從零售價格來看,從去年10月開始,茅臺再次出現價格上漲。上半年售價僅950元的53度飛天酒,在中秋節后一路上漲到1100多元,個別超市的單瓶售價在春節前夕甚至達到了2000元大關。
市場需求是其中一個原因,公開報道稱茅臺酒2017年全年的供給計劃為2.68萬噸,全年將呈現緊平衡的情況。同時因為看好茅臺酒未來的銷售前景,不少經銷商捂貨惜售。
業界此前流傳的一種說法是,只要拿到茅臺酒的代理權,躺著也能賺錢。在2011、2012年的時候,茅臺專賣店甚至被比喻成“印鈔機”,背靠大品牌的經銷商不需要自己做推廣,一年能有數百萬、數千萬,甚至上億的利潤收入。
但在茅臺看來,“茅臺價格管不住要出問題。這個問題一定要管,也要管好。茅臺53度飛天酒819元每瓶的出廠價不會動。”李保芳稱。
這是茅臺自4月進入價格控制通道以來的最新言論。繼4月14日茅臺首次高調嚴厲發聲控價以來,茅臺展現出了強大的控價決心,連續召開穩價會議,并多次以損害消費者利益為由對經銷商進行處罰。
2012年的市場波動經歷告訴茅臺,虛高之后必然就是價格的急速下滑。當時的茅臺價格在飆升至2000多元一瓶后急速下滑至最低時的八九百元一瓶,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曾稱“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值得認真反思。”
現在,茅臺正在通過嚴厲的價格管控措施來約束經銷商行為。去年年底的經銷商大會上,李保芳更提出茅臺經銷商要向品牌服務商轉變,稱“以后誰要再坐在家里賣酒,就不要賣了”。
茅臺此番堅決控價的背后,是經銷商出于短期利益的漲價沖動和茅臺謀求長期穩定發展之間的利益博弈。